> 財經 >

【全球播資訊】諾德基金高級研究員范飛:如何看待市場的分化?

時間:2023-05-04 16:48:38       來源:中國經濟網


(資料圖)

今年以來行業和板塊間分化嚴重,截止到4月底,在31個一級子行業中位數漲幅僅1.4%的情況下,傳媒、通信、計算機三個行業漲幅均大于25%;而漲幅靠后的子行業中,商貿零售下跌11%、房地產下跌9%、美容護理下跌6%。行業最大漲跌幅之間差值達到63%,該差值在過去十年的同時期表現中,僅次于大牛市的2015年,行業分化明顯。

那么站在投資的角度,市場分化背后的邏輯是什么?又應該如何應對這種較為極端的分化呢?

首先,從宏觀經濟來看,經濟呈現弱復蘇特征,市場有尋找新的投資方向的需求。經濟基本面數據反映出,基建是一季度經濟的壓艙石,服務業呈現較為顯著的復蘇,制造業投資增速放緩,地產業新開工尚未有起色,汽車消費暫時仍缺席復蘇。在此大的經濟背景下,市場一直在發掘新技術、新的商業模式帶來的新的商業機會。

其次,根據產業發展階段的不同,市場被區分為主題投資期、成長投資期和價值投資期。新的技術和產業在概念導入階段的主題投資期容易出現快速泡沫化、短期無基本面支撐的情況,導致產業的波動巨大,并且面臨最終產業發展不及預期、泡沫破滅的風險。(參見下圖:主題投資 vs 價值投資、成長投資股價走勢示意圖)。

圖:主題投資 vs 價值投資、成長投資


少部分幸運兒具有相應的資源匹配、知識儲備,站在時代的風口,享受了產業發展的紅利,把握住了相應的投資機會。每年都有很多產業發展熱點,但拉長時間看,能夠持續站在風口的幸運兒不會太多。因此,會有部分投資者更偏好確定性的機會。比如,巴菲特在2016年才開始買入蘋果公司股票,而當時背景是在2006年到2016年間蘋果公司股價已上漲超過10倍,公司已經逐漸進入成熟穩定階段的價值投資期。

最后,拋開具體的行業技術變革,從估值的角度分析,今年漲幅前五的子行業的共同特征是均值回歸。截至2022年底的數據統計,上述五個子行業的五年復合回報率為-6%,平均PB估值分位數位于歷史較低的位置(6%分位,低于全部行業均值約1個標準差);而跌幅前五的子行業的五年復合回報率為1%,PB估值分位數位于歷史較高的位置(52%分位,高于全部子行業均值的約1個標準差)。

今年市場的行業間分化明顯,跟歷史同期相比的確是幅度較大,但是邏輯框架上并沒有超出過往A股演繹邏輯范式。由于產業發展階段、估值位置、市場偏好不同,各個板塊之間的差別是客觀存在的,每年都會有子行業遠遠跑贏市場平均水平。因此,在行業配置的環節有必要對行業差異做出必要的反應,但我們認為這個反應的合理方式,仍然是在能力圈范圍內堅守自己的投資理念,并接受市場變化帶來的考驗。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