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 >

如何疏通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激活市場經濟的“一池春水”?——來自小微企業的一線調研觀察 世界報道

時間:2023-07-05 14:37:10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5日電(任想)人間煙火構筑萬家燈火,有一種煙火氣,是無數小微企業點亮的閃閃繁星。數以億計、遍布城鄉的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是經濟運行的“毛細血管”,是社會就業的“蓄水池”,更是激活市場經濟的“一池春水”。

據市場監管總局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登記在冊市場主體億戶,其中企業萬戶,個體工商戶億戶,農民專業合作社萬戶,小微市場主體約占總量的三分之二。數量多、活力足,小微企業已然成為涵養就業、創造經濟活力的“生力軍”。近年來,量大面廣的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雖然面臨轉型發展調整,但發展信心不減。這份信心來自其擁有的韌性,來自經營者的奮斗,更來自國家發展和金融“活水”帶來的機遇與支持。

及時:純線上信用貸為小微企業減壓釋負


(相關資料圖)

“從我們酒店方面來看,從今年2月份開始就已經呈現出逆勢上漲的發展,到5月份,整體增長也比2019年同期高。”北京煜峰旅游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余拖說,身處酒店行業,可以切身感受到消費和經濟在復蘇。

據余拖介紹,今年五一、端午假期期間,“一房難求”的現象十分常見。除了節假日,位于北京市亦莊區的商務型酒店也常常滿房。“滿足商務活動的需求不斷增多,也體現了社會經濟的活力。”

“在酒店運營管理過程中,流動資金十分關鍵。尤其在翻新裝修前后,由于有一段時間不能營業,所以現金流可能相對緊張。”余拖表示,傳統的銀行貸款需要抵押品和各種審核手續,流程相對較復雜、耗時較長。在接觸微眾銀行后,通過公眾號上傳資料和稅務授權,就可以進行評級,額度和利率一目了然,基本上當天就可以提款。

上述所提的貸款產品是微眾銀行的“微業貸”。據了解,微業貸是微眾銀行于2017年推出的國內首個線上無抵押企業流動資金貸款產品,憑借無須抵押擔保、無須線下開戶、無須提供紙質資料、全自動、線上化、全天候的優勢,帶給用戶審批快、借款快、周轉快的服務體驗。

實際上,微眾銀行只是金融行業服務小微企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國通過實施多種金融扶持政策,不斷為小微企業開展創新創業保駕護航。金融機構也不斷貼近市場需求,切實滿足小微企業的融資需要。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金融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貸款余額達萬億元,這為小微企業創新創業減壓釋負提供了很大支撐,也為經濟社會的發展增添更多動能。

創新:三個數字化打造“微業貸”模式

高效便捷的信用貸款服務背后是強大的金融科技支持。對于銀行而言,如何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客戶資質審批的關鍵所在。

“微眾銀行具體的風控邏輯我不清楚,但是從我們自己的操作體驗上來看,確實是十分方便快捷。相比以前辦理傳統信貸產品找擔保公司、提供抵押物、以及線下辦理繁瑣的提交流程等,純線上信用貸的體驗感和獲得感很強。”北京谷多餐飲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韓云鶴表示。

微眾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從“敢下沉”到“能下沉”,再到客戶優質高效的“獲得感”體驗,離不開微眾銀行“三個數字化”的“微業貸”模式。

首先是數字化大數據風控。微眾銀行構筑了圍繞企業與企業主的雙維度全流程數字化風控體系。簡單來說,即把企業主個人的信用數據和企業的經營數據合二為一,在貸前授信評估體系里面,既有基于企業主個人的信用評估維度,也有結合運用銀稅互動、銀商互動提供的稅務、工商、征信、司法、電力等可用于評估企業信用償債能力的第三方具有公信力的數據。

其次是數字化精準營銷。微眾銀行ToB智能化營銷平臺提升了獲客與服務效率,基于企業互聯網生態的數字化、智能化營銷體系,在迅速擴大覆蓋面基礎上,降低了獲客成本。

最后是數字化精細管理。微眾銀行將數字化優勢結合場景和客戶的綜合需求,主動為客戶提供其生命周期所需的持續的經營管理服務。例如根據不同行業的周轉周期、淡旺季,智能化地對其進行額度等方面的調整,不需要企業主動提出申請。

不難看出,依托數字化大數據風控、數字化精準營銷、數字化精細運營的“三個數字化”手段,微眾銀行創新走出了一條“成本可負擔、風險可控制、商業可持續”的小微模式道路——“微業貸”模式,有效化解了銀行為小微企業提供服務面臨著服務成本高、風險成本高、運營成本高的問題。

護航:識于微時全周期陪伴企業共成長

“對于創業企業而言,更需要的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研究員、北京邁高材云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邁高科技)首席科學家楊小渝說,現階段的邁高科技已經完成了天使輪和Pre-A輪的融資,現在第三輪融資正在進行中,在當前的發展階段,公司需要吸引優秀人才加盟。除了股權融資外,貸款融資也是一種選擇。

楊小渝的話,道出了大多數初創型科創企業的融資難題。發展前期,企業估值不高,股權融資勢必會稀釋股權,很容易對創業團隊造成不利影響,而傳統貸款又受制于抵押物、授信資質等因素。

然而,資金是企業發展的命脈,對初創型科創企業而言更是如此。據介紹,邁高科技專注于材料科學領域數字化的開拓與創新,致力于成為中國最有價值的新材料研發智能化、數字化服務提供商,其核心產品“MatCloud+材料云”由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成果轉化而來,為政府、企業、院校客戶在研發效能和數字化轉型上全面提升價值。

“MatCloud歷經10年研發,以高通量、多尺度、云原生、流程自動化等為特點,實現了‘建模→計算→數據→AI’驅動材料智能設計的新范式。比如,我們和某央企合作,無中生有,通過MatCloud計算、數據、AI驅動的方式,在不到2個月時間,設計了2種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新型生物基聚氨酯,經實驗合成與驗證,其性能與預測值吻合。而如果采用傳統實驗‘試錯法’找到上述2個結構,可能需要5-6個月時間。整個過程,僅用了不到100條實驗數據。”

“MatCloud的研發始于2013年,并于2015年上線首個版本、對外提供服務。目前我們仍需要資金用于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希望通過平臺使用與研發的不斷迭代和完善,使得高通量、多尺度集成式材料智能設計工業軟件早日實現國產替代,服務于我國廣大科研人員和新材料研發企業。目前的‘最后幾公里’,往往也是最難的。”楊小渝說。

正是基于多數創業者的困擾和多年深耕小微企業的經驗,微眾銀行創新推出科創企業投融資對接服務。通過股債結合,數字化精準股權融資對接創投資源。微眾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自身服務科創企業的豐富經驗以及服務數據積累,微眾銀行正式推出了數字創投服務,打造業內首個專注為科創企業服務的投融資綜合平臺。該平臺致力于為科創企業股權融資提供評估數字化、智能化、專業化的多元投融資對接服務,并突破性地應用AI大語言模型提升投融資匹配效率。

此外,針對高潛力擇優科創企業,微眾銀行還將在嚴謹的風控評估后,為其提供更高效、更高額的合理信貸支持,股權債權的有益結合能幫助創業企業利益最大化,多形態資源共同賦能企業,與企業共謀發展。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