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合 >

廿四載蝶變看榆林——空間遙感賦能全球雙碳能源產業轉型

時間:2024-09-16 13:39:24       來源: 財訊網

9月13日至15日,第十八屆榆林國際煤炭暨高端能源化工產業博覽會在陜西省榆林市舉行。來自德國、美國、英國、韓國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的800余家企業參展,聚焦高端能源化工、智能數字化、新能源新材料以及大型裝備等核心內容。活動中,新華指數研究院利用新華空間數據系統向與會嘉賓直觀生動展示了榆林市植被覆蓋、路網密度、夜間燈光亮度數據的二十四年蝶變歷程。

空間系統看榆林十年蝶變視頻

年來,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碳達峰與碳中和(簡稱“雙碳”)目標成為各國能源產業轉型的重要驅動力。空間遙感技術以其覆蓋范圍廣、數據精度高、監測周期短等優勢,在“雙碳”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榆林植被覆蓋情況2000-2020對比圖

在全球碳盤查和碳循環監測中,衛星遙感技術以其客觀、連續、穩定的特點,成為不可或缺的技術手段。通過高分辨率衛星圖像,科研人員能夠準確估算森林、草原等自然生態系統的碳儲量,監測碳循環過程,為制定科學的碳減排政策提供數據支持。例如,在森林碳儲量估算中,遙感技術能夠快速提取植被覆蓋面積、歸一化植被指數等關鍵參數,進而估算森林碳儲量,為森林碳匯資產管理和保護提供科學依據。

榆林市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分布圖2000-2022年

基于衛星遙感技術,能夠實時監測全球范圍內的碳排放情況。通過對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分布、時空變化進行監測和分析,科研人員能夠準確掌握碳排放的來源和分布情況,為制定針對的減排措施提供數據支持。此外,遙感技術還能用于監測城市擴張、土地利用變化等人為活動對碳排放的影響,為城市規劃和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

榆林市路網密度2014-2024對比圖

生態系統是碳循環的重要載體。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科研人員能夠實時監測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況和碳循環過程。例如,在森林生態系統中,遙感技術能夠監測森林的生長狀況、病蟲害情況等信息,為森林保護和恢復提供數據支持。在草原生態系統中,遙感技術則能夠監測草地的覆蓋度、生物量等參數,評估草原生態系統的碳儲量和碳循環潛力。

榆林市夜光數據2001-2023對比圖

隨著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未來將有更多高分辨率、高精度的遙感衛星發射升空。這些衛星將能夠提供更詳細、更準確的地球表面信息,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更加有力的數據支持。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融入,遙感數據的處理和分析能力也將得到大幅提升。通過整合衛星遙感、無人機、地面監測設備等多種數據的信息,科研人員將能夠構建更加全面、立體的碳監測網絡。這種多源數據融合的方式將大大提高碳監測的準確和可靠,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更加堅實的數據基礎。

同時,也會有更多智能化的遙感監測系統投入使用。這些系統能夠自動獲取、處理和分析遙感數據,實現碳監測的智能化和自動化。這種智能化的監測方式將大大提高監測效率和準確,降低人力成本和時間成本,為“雙碳”目標的實現提供更加高效的技術支持。

通過遙感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應用,不僅可以更好的應對氣候變化挑戰,也將推動全球能源產業向低碳、綠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