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東蘭4月12日訊(通訊員 陳相宜)獲評“中國最佳綠色生態縣”“中國最佳養生休閑旅游目的地”“中國氣候宜居縣”“中國睡眠康養示范縣”“國家森林公園”等稱號;連續五年在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縣域生態環境質量考核中獲評“輕微變好”或“基本穩定”等次;全縣森林覆蓋率連續七年排名河池市第一 …… 近年來,東蘭縣堅持以黨建引領生態文明建設,不斷鞏固綠色生態優勢,蹚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生態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優異成績。
【資料圖】
當好生態環保“排頭兵”
三月芳菲,草木蔥郁。今天3月剛剛順利通過驗收的東蘭坡豪湖國家濕地公園,此時綠意煥然,呈現出別樣的美麗。
沿著坡豪湖旅游碼頭漫步,還可時常可以看到身穿紅色馬甲的青年黨員志愿者,沿著河岸撿拾垃圾,向周邊居民宣傳環境保護知識。
東蘭縣積極探索“黨建+生態”模式,把生態環境的保護提高到重中之重的位置,出臺系列政策文件,健全責任考核機制,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推進“林長制”“河湖長制”等全覆蓋,開展常態化、全流域巡河巡湖排查,重拳打擊環境違法違規行為,在治污、治岸、治漁上狠下功夫,當好生態環境保護“模范生”“排頭兵”。近三年來,全縣完成植樹造林8.3萬畝,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均高于98.9%,地表水水質達標率 100%,森林覆蓋率提高到84.35%,有93%的行政村獲評為生態村、71.4%的鄉鎮獲評為自治區級生態鄉鎮,有4個生態景區獲評為國家3A級旅游景區,東蘭縣獲命名為自治區級生態縣,生態文明建設取得顯著成效。
打造生態宜居樣板區
走進武篆鎮那烈村,村容整潔干凈,房屋錯落有致,一派寧靜和諧。近年來,當地大力整治村容村貌,有效改善了生態環境,使村子更加宜居。
東蘭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全面推行黨群共建基層治理模式,將人居環境整治責任區域劃分到每一個基層網格,由黨員中心戶、鄉賢示范帶頭,通過組織發動、黨員帶動、黨群互動,掀起示范村建設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熱潮。近年來,累計實施自治區示范村屯綠化68個、一般村屯綠化點1160個。推動生活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城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污水處理率已達96.37%,2023年將實現所有建制鄉全覆蓋,鄉村建設實現“村在景中、人在畫中”。
打好綠色產業發展牌
近日,東蘭縣三石鎮納合村木耳種植專業合作社迎來了新年首批木耳采收,采摘、打包、裝車……一筐筐成熟的木耳被運往食用菌產業核心示范區冷藏統一銷售,群眾的臉上也笑開了花。作為東蘭的新興綠色產業,2022年,全縣生產食用菌1440萬棒,產值達1.2億元,帶動147村村級集體經濟增收211.6萬元。
東蘭縣不斷強化基層黨組織帶富能力,因地制宜優化產業結構,采取“黨建+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做大做強食用菌、蘭花、油茶、富硒米、花椒等優質綠色產業。目前,全縣中草藥種植面積達6.15萬畝,油茶種植面積達30.5萬畝。全縣共建成各級產業示范區204個,新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61 家。成功創建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5個、“三品一標”認證17個、富硒農產品認證2個、“圳品”優質農產品認定3個。東蘭綠色農產品的知名度、信譽度以及品牌影響力大大提升。
下一頁第 ( 1 / 8 )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