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鏈 >

速遞!廣西歌海連東盟 這邊唱來那邊和|海外6家孔子學院師生歡慶“壯族三月三”

時間:2023-04-24 10:38:30       來源: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

新聞眼春回大地,八桂歌如潮。以歌會友、以歌待客、以歌傳情,好日子天天放在歌里過。 廣西與東盟國家陸海相鄰,習俗相近、人文相通。在廣西歡慶“壯族三月三”之際,東盟多個國家也迎來各自重要的節日慶典?!坝龅较彩鹿矐c賀,遇到難事互幫襯”,廣西積極踐行親誠惠容理念,服務國家周邊外交。在“壯族三月三”這一盛大的民族傳統節日里,廣西日報邀請東盟6家孔子學院的師生,共同分享“潮起三月三,春從廣西來”的節日盛宴,在充滿中華文化韻味的節慶氛圍里,增進彼此了解,促進民心相通,助力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五大家園”。


(相關資料圖)

東盟國家小伙伴齊唱《尼的呀》。

2023年廣西“壯族三月三”歡歌如潮。記者 徐天保 攝

柬埔寨國立馬德望大學孔子學院:山歌好比春江水 同唱共慶情誼深

“壯族三月三”是廣西隆重盛大的傳統節日。為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柬埔寨學生感受廣西民族傳統節日的氛圍,4月17日至19日,柬埔寨國立馬德望大學孔子學院舉辦“2023年廣西‘壯族三月三’”主題活動,分玩轉民族趣味游戲、山歌壯舞賀佳節兩大板塊,歡度“壯族三月三”。

背簍接繡球、三人板鞋競技、竹竿舞、踩高蹺等傳統體育活動,因其趣味性和觀賞性深受民眾喜愛。馬德望大學孔子學院老師組織柬埔寨學生體驗三人板鞋競技、竹竿舞和投壺,學生們興致勃勃,積極參與。

板鞋競技趣味橫生,在場的觀眾被參與者的各種表現逗笑,有的從落后到最終超越贏得了陣陣掌聲,有的邊走邊摔讓人忍俊不禁,精彩瞬間盡顯民族趣味運動的獨有風采。歡快的竹竿舞引來眾多學生躍躍欲試,伴隨著清脆的敲打聲,竹竿時而開、時而收,學生們在竹竿有節奏的分合瞬間,敏捷地進退跳躍,步伐輕盈,動作優美。

柬埔寨學生跳竹竿舞。

活動現場傳出陣陣歡聲笑語,師生們在游戲體驗中充分感受到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展現了師生們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在歡樂中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

嘹亮的山歌、風情濃郁的壯族舞蹈,同樣吸引柬埔寨學生熱情參與。孔院的柬埔寨姑娘穿上壯族服裝,裙袂飛揚,腰間銀飾叮當作響;轉身、回眸,舉手投足盡顯風情。她們跟隨歡快的旋律,踏著《山歌好比春江水》《彌渡山歌》的節拍,翩翩起舞。靈動的舞姿,迷人的微笑,展現了她們的自信大方。由孔院教學點少兒班學生帶來的合唱《趕圩歸來啊哩哩》,旋律明快活潑,天真爛漫的孩子們用悅耳動聽的童聲,演繹了趕圩滿載歸來的喜悅之情。

馬德望大學孔子學院中文專業學生狄志強參加活動后興奮地說:“孔院舉辦慶祝廣西‘壯族三月三’活動,好玩、有趣,我很喜歡。通過活動我了解了廣西的民族文化,很有魅力,對學好中文很有幫助。”

狄志強談道,柬埔寨也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也有潑水、唱歌、跳舞等節日慶祝方式。“希望柬中兩國擴大人文交流,開展柬中民歌對唱大賽、民族服飾展覽等活動,增進兩國民眾的相互了解和友誼,促進民心相通。”狄志強說。

山歌好比春江水,同唱共慶情誼深??自簬熒鷤兂两跉g樂中,節日的喜悅感染著每一個人。

印度尼西亞丹戎布拉大學孔子學院:精美繡球傳心意 沉浸體驗歡樂多

4月15日,印度尼西亞丹戎布拉大學孔子學院組織學員開展“手制彩繡球,共慶三月三”文化活動,來自印尼西加省中文俱樂部及丹戎布拉大學中文專業的學生們興致高漲地參加了活動。

活動現場,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分組開展手工制作繡球比賽,學生4人一組于30分鐘內一起合作完成卡紙手工繡球制作。五顏六色的彩紙上,畫出固定的形狀,裁剪折疊粘貼,來來回回,紅線穿中間,美麗的手工繡球就制作完成。學生們大多是第一次制作繡球,很是認真。

印尼學生展示繡球。

比賽過程中,學生們對廣西“壯族三月三”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盀槭裁匆獟伬C球?”“繡球為什么是五顏六色的呢?”“繡球是定情信物嗎?”……面對提問,中方老師向大家介紹了繡球的“前世今生”:繡球是廣西壯家人的吉祥物,是中國民間極具特色的工藝品之一。壯族制作繡球的歷史悠久。如今,繡球成為傳遞愛情、親情、友情的“使者”,寓意美好與祝福。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

在頒獎環節,獲得“最佳速度獎”的學生們說,他們在活動中既提升了團隊合作精神,又加深了對廣西民族文化的認識與了解,受益良多?;顒颖尘耙魳凡シ诺氖菑V西“壯族三月三”主題曲《尼的呀》,不少學生還跟著音樂節拍輕聲哼唱。

“收到學生們對家鄉廣西的美好祝福,讓身在異鄉的我仿佛回到了家鄉?!笨自豪蠋熤觳势际菑V西人,受現場活動熱烈氣氛的感染,她不禁回憶起往年“壯族三月三”與家人朋友歡慶佳節的快樂時光。

孔院老師戴一絢也想起了她的廣西求學生涯。她說:“從學生們真誠的笑容和投入的狀態可看出,他們非常喜歡廣西民族文化以及‘壯族三月三’佳節。‘壯族三月三’會成為大家印象深刻的廣西民族傳統節日?!?/p>

近年來,丹戎布拉大學孔子學院在中方合作大學廣西民族大學以及印尼丹戎布拉大學的大力支持與共同努力下,克服疫情影響,沉著應對挑戰,創新融合發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中文教學與特色文化活動,為印尼民眾學習中文和了解中華文化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華文化工作坊是丹戎布拉大學孔子學院開展文化交流活動的載體之一,通過定期組織開展中國剪紙、舞蹈、繪畫、折紙、書法、舞獅等體驗活動,增進了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和了解。丹戎布拉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周桂說:“我們借助以實踐為主的工作坊活動,幫助中文愛好者和印尼當地民眾通過動手實踐,在‘做和練’中體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促進兩國文化交流?!?/p>

印度尼西亞瑪瑯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高歌一曲《尼的呀》 美好祝福送廣西

“尼的呀,尼的呀,美麗的廣西誰能不愛它……”4月13日,在印度尼西亞瑪瑯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老師侯曉娟的帶領下,和著《尼的呀》的節拍,22名印度尼西亞的老師和學生在孔院學校教學點載歌載舞,他們的歌聲和舞蹈讓學校師生感受到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祥和歡樂。

侯曉娟是印尼華人。在接到錄制任務后,她馬上查閱歌名《尼的呀》,知曉“尼的呀”在廣西壯語里是“好的呀”的意思,結合整首歌曲可以理解為“廣西好廣西美”。借此機會,她還了解了壯族的飲食、服飾、節日等民俗文化,在帶領學生背誦歌詞時,“沉浸式”地感受歌中所描述的廣西“壯族三月三”的節日氛圍。

印尼師生們在排練過程中克服多重困難,僅用了一天時間,就以最好的狀態完成視頻錄制,歌聲傳到中國廣西,送上了印尼民眾的美好祝福。

瑪瑯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始終致力于講好中國故事。在漢語教學的主場地,孔院精心安排“文化大餐”,設置內容豐富的文化課,去年在6個教學點安排了中國書法、水墨畫、剪紙、茶藝、編織等課程,讓印尼學生以“自己動手”的授課形式沉浸式接觸中華文化,從而認識中國、了解中國。

除了漢語課程外,瑪瑯國立大學孔子學院經常定期組織豐富多彩、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活動,并逐漸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品牌,如漢語日、中文歌比賽、中印尼民歌合唱比賽、中國春節聯歡活動、春夏冬令營等,獲當地中文愛好者的好評。在孔院舉辦的多場活動中,印尼學生穿上漢服,演繹中國古代傳說,朗誦中國古詩詞,吟唱中國經典樂曲,表演中國武術,書寫中國漢字……這些活動畫面像一幅幅行走的“中國畫卷”,呈現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敩樖怯∧嶂慕逃?,孔院將在今年5月承辦第22屆世界大學生漢語橋比賽印尼東爪哇省分賽,屆時選手們將在才藝表演上大顯身手。

從去年開始,瑪瑯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開始探索通過融媒體平臺推廣漢語學習與中華文化。今年舉辦的中文日比賽和“最中國”系列主題講座均實現線上線下同時開播,在印尼傳遞了“和而不同”“和合之美”的優美旋律。

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云端”同慶“三月三” 耳熟能詳有共鳴

“我們在‘云端’和廣西朋友一起過節。”4月21日,正值廣西“壯族三月三”佳節,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公派老師郭婉瑩與老撾當地學生通過網絡,觀看了2023年“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開幕式盛況。多姿多彩的活動、耳熟能詳的山歌,讓孔院師生們十分興奮。雖然沒能到現場參加慶?;顒?,但通過互聯網觀賞了內容豐富的活動,郭婉瑩和學生們如身臨其境般感受到了熱烈的節日氣氛,學生們更是期待能到廣西歡慶“壯族三月三”。

“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當《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響起,很多孔院師生情不自禁地跟著哼唱起來,他們熟悉和熱愛這些廣西民歌。去年5月,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第八屆“唱中國歌·學中國話”中文歌曲比賽,在比賽過程中,大家通過學唱《浪拉山情》《藤纏樹》《彌渡山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歌曲,感受到了韻味十足的中華文化。

一直以來,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通過舉辦不同類型的文化活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介紹到老撾,講好中國故事,向當地民眾展現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去年11月,孔院參加老撾國立大學科技周活動時,漢語教師們布置了多個中華文化體驗展區,包括中國茶藝體驗區、中國傳統服裝體驗區、中文知識問答展位、京劇臉譜畫展位等,參觀者接踵而至,大家盡情拍照、體驗。筆力遒勁的書法、栩栩如生的剪紙、清新雅致的中國畫、獨具特色的中國戲曲臉譜向參觀者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

為了讓老撾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經典文化,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推出了“中華經典誦讀”系列節目,讓大家一起學習經典、誦讀經典、感受經典。從去年11月至今,已推出20期節目,每期節目都有學生代表穿戴中華民族傳統服飾,帶領大家吟誦《勸學》《關雎》《將進酒》《愛蓮說》等中華經典篇目,學生們在不斷地誦讀中快速地提升漢語口語水平,也對中華文化產生了濃厚興趣。

老撾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自2010年3月成立以來,始終秉承“從語言入手,用文化交融,促民心相通”的宗旨,積極開展漢語教學傳播和中老文化交流活動,為中華文化在海外傳播注入新力量。

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孔子學院:中泰美食妙搭配 共度佳節續友誼

“大風吹來唱一回,大雨飄來也不回,阿哥阿妹來相會,成雙成對,心與心總相隨……”4月21日,在泰國南部合艾市,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孔子學院的老師們在孔院大廳和著山歌節拍跳起竹竿舞。他們穿戴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服飾,帶上合艾兒童村的孩子們以及網絡平臺的線上觀眾,開展別樣的“國際中文日”活動,體驗廣西“壯族三月三”風情。

泰國老師向學生介紹廣西“壯族三月三”習俗。

活動除了妙趣橫生的竹竿舞外,還有廣西民族服飾走秀、制作糯米飯等?;顒涌偛邉?、宋卡王子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唐智勇表示,中泰兩國一衣帶水,文化相通,“國際中文日”臨近泰國宋干節和廣西“壯族三月三”,通過舉辦多姿多彩的“壯族三月三”節日體驗活動,為兒童村的孩子們帶去節日的快樂與溫暖,也希望通過展示中泰相近的習俗讓更多的泰國民眾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與“中泰一家親”的友好情誼。

芒果糯米飯是泰國代表性甜點,受世界各地游客的歡迎。泰國宋卡王子大學孔子學院的老師巧妙地將廣西五色糯米飯與泰國芒果糯米飯相結合,適時介紹了五色糯米飯的制作工序與寓意,兒童村的孩子們通過色、香、味的體驗,品嘗到中泰美食的絕妙搭配,從而對廣西美食產生了興趣,進而想了解更多的廣西民族風情。

宋卡王子大學孔子學院由廣西師范大學與宋卡王子大學共建,建院16年來一直致力于向泰國民眾展示中華文化與廣西地域文化的豐富多彩。從2022年7月至今,宋卡王子大學孔子學院已舉辦20場線下文化營,服務泰國南部各大中小學師生近千人,項目涵蓋中國書法、戲曲、編織、服飾體驗等9個項目。

唐智勇介紹,目前,畢業于廣西師范大學的泰國校友們作為優秀的中泰雙語人才,為泰國中文教學及泰國各行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宋卡王子大學和泰國南部的許多中文愛好者通過孔院了解八桂大地的美麗與廣西人民的熱情,希望將廣西作為了解中國的第一站,為兩國攜手進步、續寫友情添磚加瓦??自阂矊⒔栌筛囝愃频闹腥A文化活動,扎根泰國南部,搭建中泰民心相通的橋梁。

越南河內大學孔子學院:中越民歌再相遇 聲聲傳情共鳴多

4月21日,越南河內大學,許多身著漢服的越南青年興高采烈地參加2023年國際中文日暨中國文化體驗活動。

本次文化體驗活動恰逢廣西“壯族三月三”歌節及獨秀書房河內大學孔院店正式開放一周年,許多學生前往書房參加慶?;顒?,閱讀中文繪本,了解歌節習俗。越南河內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羅軍向越南師生介紹廣西“壯族三月三”的對歌習俗:“壯族三月三”是廣西重要的傳統節日,對歌是其中一項主要活動,因此又稱“歌圩”或“歌節”。羅軍在現場即興唱起了《山歌好比春江水》,“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灘險彎又多嘍彎又多……”越南師生受動聽旋律的感染,紛紛隨著歌聲打起節拍。

活動還邀請越南學生演唱越南官賀民歌,開展中越民歌對唱活動,現場氣氛熱烈。據了解,廣西民歌對唱和越南官賀民歌對唱有不少相似之處,美妙的歌聲都表達了兩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舉辦這樣的交流互動,兩國青年更容易融入對方的文化氛圍,在友好交往中鞏固中越傳統友誼。

今年的“國際中文日”暨中國文化體驗活動安排了豐富的節目,內容精彩、形式多樣,展現了中越兩國傳統友誼和文化互鑒,生動詮釋了“中文:增進文明對話”的主題。活動現場,學生們有的完成了自己滿意的書法和剪紙作品并進行展示,有的穿上漢服拍美照發到社交媒體平臺,有的上臺演唱中文歌曲,處處洋溢著歡聲笑語。

越南教師寫書法。

多年來,“中文日”已成為全球民眾了解中華文化的一個窗口。每年的“中文日”前后,全球各地的孔子學院會開展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體驗活動,讓更多的人了解中華文化。

羅軍說:“中越兩國是山水相連的鄰邦,兩國民眾互相支持、互利互惠,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近年來,中越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不斷深入發展,為兩國教育、文化合作開辟了廣闊空間?!睋私猓壳霸侥嫌?0多所高校開設中文系或中文專業,超過1.5萬名高校學生學習中文。越來越多的越南年輕人選擇留學中國。據悉,中國計劃未來5年向越南提供不少于1000個中國政府獎學金名額,以及不少于1000個國際中文教師獎學金名額,幫助越南培養高水平人才和國際中文教師,積極推動中越兩國的教育合作。

報紙版面圖。

(本版稿件由廣西日報-廣西云客戶端記者黃靜,通訊員易永忠、陳文強、羅明、尹若男采寫;未署名圖片由各孔院提供)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