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廣西新聞網河池5月19日訊(通訊員 莫電任)“蠶農拿我們供應的四齡蠶回去養,減少了人力成本,蠶蟲成活率高,產繭量增加,通過示范帶動,擴大養蠶規模,預計今年合作社增收20萬元以上。” 當前正是四齡蠶項目推廣的高峰期,河池市宜州區旺騰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韋慶益每天穿梭于鄉鎮村屯給農戶配送蠶種,深受群眾歡迎。
旺騰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給農戶配送四齡蠶。通訊員 莫電任 攝
宜州區今年投入100萬元示范推廣四齡蠶項目,在條件相對成熟的安馬、龍頭、德勝等5個鄉鎮各遴選一家小蠶共育戶示范推廣獎補蠶種1000張,對符合條件的四齡蠶養殖戶發放200元/張(標準張)的補貼。通過項目實施,減少蠶農養蠶成本與風險,提高養蠶成功率,保證蠶繭質量,加快農民收入。
小蠶共育戶在喂養培育四齡蠶。通訊員 莫電任 攝
今年以來,該區進一步優化服務指導工作,狠抓蠶種市場監管,出臺配套扶持政策,加快推進蠶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建設,著力提升繭絲綢和附加產品加工業競爭力,升級擴大資源綜合利用,推動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鄉村振興提供重要的產業支撐。
充分利用冬春季桑園管理有利時機,指導蠶農做好桑園清園、除草、消毒、翻耕、施肥等桑園護理;行業相關部門加強聯動,及時受理企業訴求,與340多家商品小蠶及蠶藥等經營單位簽訂生產經營管理責任狀,進一步規范整頓蠶種、肥料、農藥、獸藥等蠶用物資市場經營,為桑蠶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
結合各鄉鎮實際情況,規范小蠶共育戶的管理,強化政策支撐,全力抓好全齡人工飼料工廠化養蠶試點工作,重點打造劉三姐鎮、德勝鎮、屏南鄉蠶桑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項目。2022年共發放桑苗以獎代補242萬元,小蠶共育四齡蠶獎補7.2萬元;在德勝、安馬、劉三姐等鄉鎮開展實施低產桑園改造330.43畝,發放獎補資金71萬元,桑園總面積達39.56萬畝;今年截至5月中旬,該區已發放獎補四齡蠶1200多張,總養蠶量達42.5萬張,生產鮮繭1.7萬噸。
蠶農養殖的四齡蠶產出的蠶繭量大質好。通訊員 莫電任 攝
此外,進一步改善投資環境,加快推進宜州恒業絲綢、嘉聯絲綢等國家龍頭企業實施織綢技改擴能工程以及廣西國色天絲產業園項目建設進度。目前,該區擁有以桑樹、蠶沙、下繭等蠶桑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為主的企業15家,繭絲加工產業產能進一步擴大,產業鏈不斷延伸,形成“桑—蠶—繭—絲—綢—服裝”“桑樹(果)—桑枝(食用菌、生物堿提取、生物發電等)—桑葉茶(桑葉固體飲料)—桑果酒”“蠶沙—有機肥”“下繭(廢絲)—蠶絲被”“蠶蛹—飼料(食品)產品”等5條產業鏈,2022年繭絲工業總產值 21 億元,白廠絲產量、繭絲綢加工能力繼續保持廣西縣域第一。
今年一季度,該區生產白廠絲800多噸,坯綢90萬米,蠶蛹加工4000噸,加工蠶絲被2000多床,蠶繭絲綢加工企業實現加工總產值超5億元,解決就業6000多人,實現蠶繭絲綢加工企業“開門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