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午飯時間不想回家或者出去吃,點份外賣;下午在辦公室用手機App點杯奶茶——如今,外賣已成為很多人、特別是年輕消費者的一種生活方式。
“最近天熱,我點外賣時常點涼皮,但我在外賣平臺發(fā)現(xiàn),一份標價10元的涼皮,商家要求每單20元起送,為此我不得不點一些其他餐品湊夠20元,但送來的餐一個人吃不完,只能浪費了。”6月25日,銀川消費者王紅芳坦言,在點餐時就預料到吃不完,但湊不夠20元商家不送餐,讓人無奈。
“我在外賣平臺一家餐館下單選好了25元的餐品,但想用一個‘滿35減8元’的紅包,還需要湊10元錢的單,只能再多點一些米飯、餅子之類的主食,這樣多點的食物吃不完,最后造成浪費。”銀川市民張敏告訴記者,這種多買多優(yōu)惠的方式,讓她每次線上點餐都精打細算半天。“浪費確實不應該,但又無法拒絕‘滿減優(yōu)惠’的吸引力。”張敏說。
記者在外賣平臺頁面上看到,在大部分餐飲店,點餐起送價都在20元以上。有的燒烤店、鮮切水果店、火鍋店等下單起送價更高,有29元、48元、65元或78元起送的,最高的還有100元起送。“有的外賣商家推出優(yōu)惠套餐,實為‘多買多贈’套餐。”吳忠市民丁學梅說,不少消費者為了參加“滿減湊單”等優(yōu)惠活動,無形中就造成了超量點餐。
在銀川市金鳳區(qū)廣場東路附近的一家寫字樓,每天中午都有不少外賣小哥到這里送餐。6月21日中午,記者在此處走訪發(fā)現(xiàn),午餐后,垃圾桶里堆積著很多外賣餐盒,有的餐盒里剩了三分之二的食物,以米飯等主食為主,有的飲料幾乎未喝。
記者了解到,針對餐飲外賣浪費問題,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管廳對32家交易型網(wǎng)站、9家交易類平臺企業(yè)進行逐一排查,督促外賣平臺落實主體責任,指導其在“點餐”“提交訂單”“完成訂單”全環(huán)節(jié)提醒適量點餐,引導經(jīng)營戶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建立健全正向激勵機制,為參與“小份菜”“小份飯”供應的商戶提供流量支持,對消費者下單購買“小份菜”“小份飯”等綠色消費行為給予鼓勵性補貼。同時,指導區(qū)內(nèi)銷售餐飲團購券、打折券的3家平臺企業(yè),加強審核把關和消費教育引導,引導入駐商戶合理制定團購餐食標準,杜絕團購餐食浪費;指導直播帶貨營銷公司加強對旗下主播的培訓,倡導宣傳正確的食品消費觀、文明用餐意識;指導探店主播帶頭厲行勤儉節(jié)約,踐行“光盤行動”。(記者 陶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