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小企業確實沒有雄厚的資金做支持,之前做線下,采購、詢價、要工程款……一天要打幾百個電話”,百度愛采購工廠觀察欄目《你好!廠長》第二期主人公劉建社這一句話道出了萬千工廠人的辛酸與不易。
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但劉建社做到了。
回首過去,中國制造僅用幾十年時間從一窮二白到站在世界中央,實現了歷史性的跨越。時代從不停止腳步,我們從制造大國轉向制造強國,中國制造又走上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新的歷史征程,工廠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在一個個融入了中國驕傲的“中國制造”標簽背后有攻堅克難的技術骨干,當然也有如劉建社這般不言放棄的普通工廠人。
去年,《你好!廠長》首期記錄主角曲子秋抓住轉型機遇,從一個普通業務員逆襲為年入百萬廠長的故事,給許多中小工廠創業者帶來了發展的新視野和新思路,吸引了4.2億人次關注及討論,在全國29個城市開啟共46場線下公映會。
在首期收獲了巨大的反響后,愛采購平臺本著聆聽工廠聲音、推動工廠轉型的初心再次出發。這次,《你好!廠長》第二期在4月12日首映后依舊火爆。當工廠人又一次從幕后走向臺前,這一次的故事又能給眾多工廠傳遞什么樣轉型經驗?一個退伍老兵全力奔向數字化的勇氣又從何而來?
從軍人到商人,從實體到互聯網 1993年,一位褪去戎裝的軍人踏著工業建設的浪潮走上了下海經商這條路,他就是愛采購《你好!廠長》第二期主人公——泰誠祥門業有限公司創始人劉建社。當提及過往創業經歷,劉建社坦言:“傳統生意真的很難,特別是我們這樣的小工廠。”劉建社細數著追著工程項目洽談業務、資金回籠慢、業務壓力大等等不易。他為了拿下訂單四處奔走,還曾一度害怕聽到電話聲音響起。但即便劉建社付出了如此大的努力,傳統工廠如今也再難像之前一樣穩定運作了。這些不僅僅是劉建社一個人的難題,更是讓所有中小工廠廠長都頭大的麻煩事。過去三年簡直雪上加霜,中小工廠越來越難拿到訂單,劉建社心中幫工廠擺脫困境的念頭愈發強烈。他明白再不做出改變,工廠可能就錯失了最重要的翻身機會。其實在泰誠祥工廠的運作中,他們一早就接觸了互聯網營銷,但劉建社當時并沒有在意這部分業務,投入也一直不多。好在劉建社始終保持著開放和學習的心態,在他的侄子李剛——一位互聯網從業15年的互聯網老兵的堅持下,泰誠祥借助愛采購平臺獲得了穩定高質的客戶群體,工廠獲得了新的生機,業務成果也飛速奔跑起來。
愛采購平臺背靠百度線上流量的優勢和專業的供需對接能力,幫助像泰誠祥這樣的工廠解決了資金、客戶的頭號難題。工廠擴大了銷售區域,有了更加穩定的客源。即便是客服和業務水準不太占優勢的企業,愛采購也能夠提供專業的建議、支持和培訓,還有線下的愛采購體驗店幫創業者面對面地幫他們解決后顧之憂。在我們看來,愛采購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簡單單的采銷平臺,更是一臺對講機、一個記錄儀。它憑借自身根植制造業的優勢來挖掘在逆境中默默堅守的故事,串聯起更多擁有相同屬性的工廠人,用親歷者的聲音給更多工廠傳遞經驗、砥礪奮進。
經驗,拿到手里要去做當被問到公司現在的運營狀況,劉建社端著水杯發自內心地笑道:“轉型以后輕松多了,沒事坐在辦公室喝喝茶,輕松地就把錢掙了。”兩年時間,從羨慕別人的成功故事,到自己能夠成為《你好!廠長》第二期的主角,劉建社對傳統工廠數字化轉型的意義有著深深的感慨。
就像劉建社在影片中講述的那樣:“如果只是聽一聽,別人的經驗永遠只是一組數字,而馬上去做,你就能成為那個主角。”這也真是愛采購一直奔走在工廠一線、傾聽工廠聲音、挖掘傳統工廠數字化的典型標桿的根本原因——只有先見到實打實的經驗,越來越多的工廠和創業者才能摸到成功的“金鑰匙”。
在制造業數字化發展的當下,無數傳統工廠都面臨著轉型的難題。想要順利走上數字化道路,我們需要的是先進的經驗、敢想敢做的氣魄。而愛采購就是在用鏡頭幫創業者記錄成功經驗,讓創業者看到曙光、充滿信心。如果將傳統工廠轉型比成“摸著石頭過河”,那么愛采購就是穩穩植根在轉型洪濤中的墊腳石。
在《你好!廠長》第二期上線后,劉建社的故事也激勵了數萬家企業和無數的中小創業者,幫助他們堅定轉型信念,走上新的致富路。關于工廠轉型的更多經驗,大家還可以百度搜索“愛采購”,與敢想敢做的劉建社來一次“深度對話”。
而在未來,愛采購《你好!廠長》一定還會繼續出發,記錄更多平凡而又滿腔熱血的工廠人,見證新時代中國工廠的巨變,推動中國工業數字化的蓬勃發展。
時代之下,夢想之上,都是屬于中國工業的藍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