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 >

天天觀熱點:你的基金回血了多少?當下還適合補倉嗎?

時間:2023-02-20 11:30: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在經歷了過去兩年的震蕩行情后,2023年開年迎來希望的曙光,不少前兩年持有的基金近期也開始陸續回本了。但回本之路一波三折,二月再次經歷市場“倒春寒”。于是又有不少投資者開始糾結要不要止盈贖回,面對回本邊緣的基金,到底是止盈贖回好,還是繼續持有或者加倉?

當前行情補倉還是離場?

當前,市場弱勢核心在于減量博弈階段,這也符合行為金融學的國內研究結論,投資者往往在牛市后期加速入場,并在隨后的暴跌中躺平,然后在此后的反彈中贖回,這是從底部走出的必經階段。這個時點盲目退場或者頻繁追高都是不明智的。不如先對自己的賬戶做一個體檢:


(相關資料圖)

仍在深套中

如果持倉基金目前仍在虧損,而且經過診斷本身問題不大,目前在慢慢回本中。當前市場反彈進程尚未走完,這時候選擇那么在底部區間割肉,大概率不是什么明智的選擇。

小有盈利

如果基金剛回本只是小有盈利,則更需要警惕 “處置效應”的誤區。

所謂處置效應,就是指我們總是傾向于賣出賺錢的基金,而保留虧損的基金。因為投資中容易存在不理性認知,讓我們感覺最近漲幅大的基金風險大,很難繼續漲,而跌幅大的基金風險更小。

逐步或正在達到預期

如果你正在逐步實現前期設定的目標收益率,感覺當下倉位過高擔心后續回調,也可以考慮分批贖回兌現收益,或者逐步轉換到其他尚處于低位、有望補漲的方向。

對一些當前仍處在歷史底部的標的,如果說短期上漲幅度較大,可以等待回調后再買入,上漲趨勢中的回頭買入是相對合適的時機。

總結來說,前期市場下跌幅度較深,雖然近段有所反彈,但總體而言市場估值并不高,即使短期震蕩也風險有限。如果你對當下的形式感到迷茫不知道該怎么操作,在看好基金長期表現的情況下,不妨選擇交給績優基金經理來操作,或者持續定投的方式,通過反復的“投資-止盈-投資”的良性循環,不斷獲得符合自身預期的資產增值。

趁調整想補倉,標的怎么選?

投資指數基金

基于當前各大寬基指數估值并不高,疊加對市場整體行情上行的信心,大家可以投資寬基指數。寬基指數行業配置相對分散,當市場上行時投資勝率較高。

過去一周,滬深300、中證500、中證1000指數均出現回撤。今年來,滬深300指數漲幅跑輸上證指數,表現弱于中證1000及中證500.隨著增量資金進入以及經濟復蘇可期,滬深300等寬基指數或有彈性空間。

投資均衡類主動權益基金

投資者若想投資主動權益基金,但又對后市主線不確定的話,均衡基金通常是適合長期持有的底倉型配置。

但選擇補倉基金時候注意關注以下幾點:

(1)基金的業績:階段下跌期間基金的業績是否明顯跑輸業績比較基準和同類基金?中長期歷史業績如何?同類排名是否較靠后?

(2)基金的投資方向:基金主投哪些行業和細分領域?當下估值是否偏高?未來前景如何?

(3)基金經理: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框架是否清晰?控制回撤能力如何?

如果基金階段性下跌主要是受市場和相關行業板塊整體行情不濟的影響,并非自身質地不佳,同時基金歷史中長期業績較好,主投行業為“低估值+高景氣”,基金經理知行如一、回撤控制能力較強,符合以上特征的基金,就可以優先考慮補倉。

如何補倉更高效?

(1)定投法補倉

如果想低位補倉早點回本,但又看不清后市行情是漲是跌或者自己沒時間一直緊盯市場,不妨選擇定投法補倉。

一般而言,定投單次投入的金額相對較少,后市即使繼續下跌,造成的虧損也較小,因此對于投資者而言,心理壓力要遠遠小于一次性補倉。

目前,除了最常見的定時定額定投外,智能定投也越來越普及。智能定投會結合市場當下的估值、均線情況來自動調整每次的定投金額,實現低位多投,高位少投或不投。

(2)金字塔買賣法補倉

如果當前倉位較低,除了定投外,也可考慮“金字塔買賣法”來靈活應對。

簡單來說,就是把手頭資金劃分為若干等份,并設定補倉的紀律。

比如,我們可以設定:基金短期回落5%就補倉1份資金,再回落5%就再補倉2份資金,依此類推。從而實現“下跌攢份額,上漲賺收益”。

等市場逐漸回暖,再選擇倒金字塔式賣出。比如,基金短期反彈5%就賣出1份資金,再上漲5%再賣出2份資金,依此類推。這樣分批止盈不會踏空后市反彈,假如市場再次下跌,也能夠減少損失。

在這也要提醒一下大家,我們設定的補倉、賣出的漲跌區間不能過大或過小。若過大,可能會錯失下跌時攤低份額成本的機會;若過小,頻繁申贖會帶來額外的交易成本。

眼下市場情緒低迷,很多投資者都是談基色變,不過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在市場極度恐懼的時候,分批布局的時機或許就來臨了。目前A股估值處于較位水平,同時經濟基本面也逐漸回暖,投資者們不必過于悲觀,熬過市場倒春寒,就有望盼到山花爛漫時。(文章整理自華夏基金、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

標簽: 基金風險 基金經理 目標收益率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