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鏈 >

貴港市港北區: 縱深推進“五大振興” 全力推動高質量發展_當前要聞

時間:2023-01-13 14:17:47       來源:廣西新聞網

廣西新聞網貴港1月13日訊(通訊員 陸宏夏 蒙釗鈞)貴港市港北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融入新發展格局,堅持“政策為大、項目為王、環境為本、創新為要”,大力實施“五大戰略”,縱深推進“五大振興”,全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現“四十五”良好開局,獲評“2022中國西部百強區”“2021年度廣西高質量發展先進城區”稱號。

工業振興:壯大高質量發展支撐

港北區堅持“工業強區、工業興區”發展戰略,深入推進工業振興,全面開展補鏈強鏈延鏈行動,促進全區工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該區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2家,全區在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50家;實施技改項目62個,技改投資16.66億元,同比增長0.25%;新簽約項目54個,投資額196.34億元,新簽約項目開工15個,竣工項目4個;港北區電動兩輪車產業集群獲認定為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雅達科技新生產基地項目開工建設、修正醫藥園項目竣工投產。


(資料圖)

在培育本土企業做大做強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貴鋼集團連續六年入圍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名單,新增2家年產值超10億企業、5家創新型中小企業、1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同時,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綠源、芭田等企業獲得自治區“機器換人”扶持資金,修正集團獲得自治區重大優質項目扶持資金。累計投放“桂惠貸”76.08億元,惠及市場主體1825戶,直接降低相關市場主體融資成本1.41億元。

按照“八個一”加快建設園區,不斷完善園區配套設施。園區列入自治區重大項目、貴港市重大項目分別為12個、36個,累計簽約引進的項目39個。

鄉村振興: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港北區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縱深推進鄉村振興,加速農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高標準農田+智慧農田”蝦稻種養示范基地被自治區評為“鄉村振興+行動學習”示范點稱號;根竹鎮泗民村獲評自治區改革集成優秀試點村。

該區全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開展“園區需求”解決一批、“勞務輸出”轉移一批、“幫扶車間”吸納一批、“公益崗位”安置一批、“自主創業”帶動一批的“五個一批”行動,切實解決脫貧群眾和監測對象就業增收問題。與130多家企業結對共建,籌集各項公益幫扶資金超過3200多萬元,建立公益幫扶基金庫,對困難群體實行“一對一”資助。實行網格化排查,全區累計認定三類監測對象929戶,已消除風險戶566戶。強化農村低保、特困供養等政策兜底保障,實現“應兜盡兜”,脫貧人口住房安全、飲水安全和適齡兒童少年輟學問題保持動態清零。

該區持續推動農村產業振興,組建糧食生產和生豬生產專班、稻蝦綜合種養專班、荔枝龍眼品改專班、食品加工產業專班等十個專班,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發展,促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展。2022年,全區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到668家,家庭農場發展到261家,年內新增各級示范園區(點)8個;完成荔枝龍眼品改4000畝、種植中草藥面積1.7萬畝、稻蝦綜合種養產業蝦田改造面積1.17萬畝。

交通振興:加快高質量發展步伐

道路通,百業興。港北區以突出交通振興、完善交通大區、創建交通強區為指引,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促進城鄉交通一體化,構建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2022年,該區完成交通建設投資1.61億元,實施廣西鄉村道路“三項工程”項目開工168個。

該區積極推進貴港市西外環高速公路一級連線項目、G358沿線改造工程貴港城區段和根竹段建設,配合市級推進貴港市高鐵綜合客運樞紐工程項目,開通貴港城區途經大圩鎮新建、永隆、甘嶺等村的通村公交線路,同時推進12條學生公交專線開通工作,切實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及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開工建設貴港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西三路延長線,將連接貴港市西外環高速路引線,融入產業園區、港北區的建設,促進綜合交通一體化運輸。

該區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2022年完成交通振興公路建設投資1.584億元,投入農村公路養護經費344萬元。通過“常態+隨機”的督察、“安全生產月”、升級渡口視頻監控系統等方式加強渡口安全管理,著力打造“四好渡口”。 2022年1月至11月港北轄區港口貨物吞吐1774.57萬噸,占貴港市中心港區吞吐量約47%。

科教振興:增強高質量發展后勁

港北區深入推進科教振興,完善體制機制,大幅增加投入,著力補齊短板,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和教育現代化工作,努力走出了科教支撐產業、經濟、綜合實力強起來的發展新路。

該區深入實施改革創新的驅動戰略,著力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科技創新工作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該區企業獲得自治區眾創空間備案1家;培育60家企業入庫廣西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7家企業入庫瞪羚企業;12家企業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重大成果轉化項目通過核驗27項,產生經濟效益2.95億。港北區農業科技園區獲得了自治區級別科技項目。

在中小學青少年科技創新方面,港北區中小學結合全國科普日、科技活動周、社會科學普及周、科普大篷車進校園大手拉小手等各種活動,開展各具特色的科技創新、科技實踐等活動。港北區中小學生參加第20屆廣西青少年機器人競賽(虛擬機器人),獲得一等獎17項、二等獎16項,三等獎24項,優秀獎16項。

文旅振興:拓展高質量發展空間

港北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將文旅振興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來謀劃,組建工作專班,成立文旅融合發展中心,推進文旅多領域、多方位、全鏈條深度融合,構建了“一心一廊四區”文旅發展格局。港北現有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8個,繪就了家門口美麗的“詩和遠方”。2023年元旦期間,該區共接待游客28.6萬人次,實現旅游消費1.2億元。

該區聚焦項目帶動,深化“旅游+”“+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通過整合資源、部門聯動,文旅兼融,實現農業農村、交通、教育、體育等領域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培育了文旅與大健康、農業、工業、林業、商業、體育等領域融合發展的新業態。近年來,統籌推進天上草原、趣山野藝術營地、文創園、馬來河自然沙洲風景區、城市森林熒光市集、百花山休閑谷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打造了運動休閑旅游、歷史文化旅游等兩條具有港北特色的精品文旅路線。

該區還聚焦模式創新,強化資源整合,推動生態旅游牽手、文化旅游融合,開辟文旅發展新路徑。探索“社會資本+村集體+村民”的模式,打造根竹文旅振興示范帶項目,建成文創園、趣山野藝術營地等一批研學基地,文創園成為城郊網紅打卡地,趣山野藝術營地元旦已正式營業。探索“政府平臺公司管理+村企共營”的模式,打造以旅游業、現代農業為主的富嶺村清泉嶺底農文旅示范項目,項目正加快建設。探索“村股份經濟合作社+運營公司+景區公司”的模式,打造馬來河自然沙洲風景區。2022年十一國慶節風景區開始試運營,提供勞動崗位100多個,為村集體經濟增收約50多萬元。今年元旦,風景區順利開園。

標簽: 科技創新 貴港市港北 扶持資金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