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來賓3月14日訊(記者 陶潔 李彬華)3月13—14日,2023年廣西“百萬農機鬧春耕”現場推進會在來賓市武宣縣舉行,上演一場“干部下基層 農機鬧春耕”的農機化生產大戲。
(資料圖)
與會人員到武宣縣黃茆鎮根村糖料蔗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博盛農機專業合作社、草廠村糖料蔗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螺山泉水稻產業核心示范區等地考察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情況、水稻和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演示等。
現場會上,各類先進農業機具一一展示,并進行水稻和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演示,包括農用無人機播種和拖拉機深耕、旋耕作業,糖料蔗聯合機收、成套分步式機收,工廠化育秧、機械化插秧等機械化作業環節,描繪出一幅春早人勤、搶耕搶種的農耕圖景。
武宣縣黃茆鎮根村甘蔗基地機耕機種現場。記者 李彬華 攝
武宣縣黃茆鎮根村甘蔗基地無人機植保。記者 陶潔 攝
與會人員來到武宣縣博盛農機專業合作社,考察農機專業合作社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情況。據合作社負責人武啟惠介紹,武宣縣博盛農機專業合作社被獲評為全國星級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組織,組建機耕、植保、機械裝蔗、機械收獲、農業技術、機械維修等6個服務團隊,完成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工作,合作社每年服務2.7萬戶蔗農,服務面積29.6萬畝,8年來開展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服務,為蔗農降低甘蔗生產成本9166萬元。
在武宣縣黃茆鎮根村甘蔗基地,大片的平整田地上,各類甘蔗收獲機來回作業,聲聲轟鳴奏響了春耕的“進行曲”。該基地耕地面積6500畝,糖料蔗種植面積3803畝,糖料蔗種植全程機械化面積2899畝,機械化率達到86.23%。
與會人員在武宣縣黃茆鎮根村甘蔗基地觀摩。通訊員 周琳梅 攝
甘蔗收獲機作業現場演示。記者 陶潔 攝
春耕好時節,早稻插秧忙。在武宣縣螺山泉水稻產業核心示范區的水田里。農機手嫻熟操作著插秧機,秧苗從插秧機苗盤上整齊排下,一排排秧苗整齊地插入田里,行間距整齊劃一,機械化插秧有序而快速地進行中。示范區內配套有標準設施化育秧場地、谷物烘干及大米加工車間、谷物低溫冷藏場地、技術培訓研討場地以及稻谷、大米銷售及調運電子化平臺,每年為1200余戶種糧農戶提供全程多項的機械化服務,每年通過開展全程機械化服務,為農民每畝降低生產成本260元,增收500元以上。
水稻機械化機耕、機插作業現場演示。記者 陶潔 攝
據自治區農機中心介紹,截至3月9日,全區投入農業生產的農機具達到63萬臺,完成機耕面積2035萬畝,機播面積390萬畝。全區組織干部、技術人員下鄉1.8萬人次,培訓機手、維修工1.77萬人,檢修各類農機具35.5萬臺(套),有力保障了全區各地春耕農機的需求。
全區各市、縣(市、區)農機中心(或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同志等100余人參與此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