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積極傾聽積極傾聽是指你能沉浸在對方的談話里,并表示出傾聽是你的責任所在。
2、你不會因電子產品分神,也不去臆測傾訴者將會說什么。
3、你即使不說話,傾訴者都能從你的眼神和肢體語言得到真實回應。
(資料圖)
4、缺乏積極傾聽是很容易造成溝通失效的。
5、因此,展現出你傾聽時的專注對解決問題會非常有幫助。
6、2、元認知幾千年來,哲學家都在對人類的想法進行思考。
7、美國發展心理學家約翰·弗拉維爾把這種對想法的思考稱為元認知。
8、這個概念非常有用,它指的是,如果我們能觀察自己的思考,我們或許就能改變它。
9、不被消極、非理性或不健康的想法束縛,而是通過覺察,去觀察了解想法本身。
10、不再被想法控制,而是去觀察和認識它,并選擇性地改變它。
11、3、內外一致很多人心里藏著個害怕失去而學會討好的“小孩”。
12、比如很多人都認識這樣的“好好先生”,他從來不會說“不”。
13、他們總以為做個順從他人想法的人,可以過得更舒服,卻總會感覺到越過越累,事情也并沒有變得更好。
14、這就是“表里不一致”。
15、心理學家薩提亞認為,人類的溝通分為兩個層面,一個是言語層面,一個是情感層面,往往這種情感層面會通過表情、手勢、語氣等“顯現出來”。
16、而如果言語層面和情感層面的表達是一致的,那就是“內外一致”,在這種狀態下,每個人的內心需要得到了尊重,情緒也會得到及時的處理。
17、如果你內心有太多的恐懼和脆弱,可是外表還表現出一副非常上進,堅強的樣子,那么這就是嚴重的“內外不一致”,長此以往,很容易得抑郁癥。
18、4、內心沖突和內外一致關聯的,是內心沖突。
19、內心沖突是由于你的想法、信念和行動不一致而帶來的不適感。
20、很多時候我們在經歷這種沖突,卻認識不到是缺乏了內外一致性。
21、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里昂·費斯延格認為,這種內外一致性的失衡會對我們造成心理刺激,比如不安、挫敗感和悲傷。
22、5、同理心盡管你知道同理心和同情有區別,但還是有可能理解成同情。
23、不過沒關系,這兩個詞是相近的,所以你這么想也差得不多。
24、同情可以考慮為一種感同身受——你不用經歷別人的經歷,卻能用邏輯理解別人在某個情況下的心情。
25、好比你不用去歷經真實的失去,卻能想象那種場景并感到遺憾、憐憫和憂慮。
26、同理心會比這更深一層次。
27、同理心不是去想象別人的經歷,而是換位思考想象自己經歷別人的情景。
28、同情和同理心的重要區別在于同情是把自己當作主體,而同理心把別人融入到自己的角色。
29、6、賦能賦能這個詞我們并不陌生,但在心理學上它有專業的定義。
30、通常賦能是一個褒義詞。
31、在心理學中,它確實有給別人權力的意思,但這種支持的程度也是需要考慮的。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