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富國基金
01
(相關資料圖)
“錢說”:影響A股資金盤點。11月以來,有三類資金影響著A股市場:央行的錢、商業銀行的錢,以及外資的錢。為推動“穩增長”的發力,央行通過“降準”在源頭上釋放中長期資金;隨后商業銀行配合加大信貸投放,其中,對房企的新增授信額度已超2萬億元。在預期修復,匯率企穩的背景下,“北上資金”回流815億元。
02
地產政策托底,企穩預期回升。經濟企穩的預期,來自于地產政策的大幅發力。穩樓市主要在穩需求、保交樓、穩主體、穩融資的政策組合拳中展開,特別是近期“第三支箭”再融資加持下,地產行業從“去杠桿”過渡到“軟著陸”,有助于經濟企穩,以及市場預期的修復。
03
疫情防控優化,提振復蘇信心。從疫情防控優化,到人流物流的恢復,再到消費向疫情前的水平回歸,復蘇的大門正在逐漸打開。參考海外經驗,新加坡、越南等國家在疫情防控逐漸優化中,工業生產和消費逐漸從底部回升,給經濟復蘇帶來了極大的活力。
04
海外看美元,美元看通脹。不同于2022年的宏觀特征,2023年經濟的天秤向中國傾斜:海外走向衰退,中國即將開啟復蘇之路。同時,美國通脹緩和、國債收益倒掛,也預示著未來的某個時刻美聯儲加息周期的結束,美元上行周期大概率結束。股票資產的基本面和流動性的修復已 “箭在弦上”。
05
A股第一重修復:“低估值”的底氣。便宜是投資最好的“安全墊”,當前A股市場估值與歷史四次“大底”時期相當,且多數底部指標依然成立。當前估值還在修復的三大方向是:消費、地產,以及央企和國企。隨著預期修復、基本面改善,估值或將從結構修復,走向全局修復,A股依然處于修復布局期。
06
A股第二重修復:對政策的期待。12月中旬,預計將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屆時將會總結分析2022年經濟工作開展情況,并研究部署2023年經濟工作。疫情防控、經濟增長、安全發展、高質量發展四條主線將有望成為會議重點,并對明年及未來一段時期我國經濟運行和資本市場運行產生重要、深遠影響。
07
風格之辯:期限利差縮窄,價值風格回歸。交易擁擠度、宏觀流動性、產業周期,以及政策導向是市場風格切換的四大催化劑。當前,新一輪mini信用周期的啟動,會推動資金供需反轉、期限利差逐漸走向縮窄,市場風格轉向價值。
08
布局之期,圍繞政策與復蘇展開。當前A股配置價值依然顯著,未來關注三大重點方向:一是,后疫情時代的大消費復蘇,或將主導跨年行情;二是,經濟企穩的背景下,房地產政策推動房地產及其產業鏈的修復行情;三是,著眼長遠,高質量發展必然要求產業政策的驅動,制造強國和數字經濟或將是戰略性的方向。
(文章來源:富國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