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國消費者報福州訊(劉偉程 陳雪松 記者張文章)12月13日,福建省廈門市食安辦、廈門市市場監管局聯合公布了由廈門市食品安全工作聯合會受托制定的《供廈食品預包裝冷藏膳食》《預包裝冷藏膳食生產經營衛生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兩項標準均已通過評審并發布實施。
上述標準對預制菜中的新興品種——預包裝冷藏膳食的食品安全指標、包裝要求以及生產、貯存和配送等作了相應規范要求,解決了冷藏預制菜標準空白問題,讓企業生產經營有標準、部門監管指導有依據。據介紹,預包裝冷藏膳食是指采用冷鏈工藝生產,經預先定量制作,密封包裝后提供給消費者直接食用或加熱后食用的預包裝食品,常見的有米飯、面條、飯團等。“作為新技術產品,預包裝冷藏膳食有著更高的食品安全要求。”廈門市食安辦常務副主任、市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饒滿華說。一方面,預包裝冷藏膳食必須全程冷鏈貯存、運輸和銷售,如果生產經營過程操作不當,溫度控制失調,容易引發食品安全風險;另一方面,目前國家尚未出臺預包裝冷藏膳食食品安全標準,也沒有適用的食品生產許可審查細則。由于缺乏標準和政策支持,企業發展和市場前景受到極大限制。
此次發布的兩項標準是福建省首個關于冷藏預制菜的食品安全團體標準,對感官要求、理化指標、標簽標識、保質期以及生產、貯存、配送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在理化指標方面,重點對微生物指標作出要求,對菌落總數、大腸菌群作出規定(用于反映食品生產流通過程中衛生狀況);參照采用香港標準,對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6類常見致病菌作出規定,其中沙門氏菌、單核細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瀉大腸埃希氏菌要求不得檢出,并對總黃曲霉毒素作出限量要求,嚴格確保食品安全。在標簽方面,從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角度出發,要求在醒目位置標識保質期;保質期一般為24小時,最長不超過48小時;生產日期和保質期應當標注到小時、分鐘。在生產經營方面,明確了設施與設備、生產控制、成品貯存運輸及銷售、檢驗與監控、留樣管理等13個方面內容,對冷藏預制菜生產經營全過程各環節進行規定。特別是基于產品低溫的特殊性,要求產品在熱加工后應立即冷卻,2小時內將膳食中心溫度冷卻到10℃以下,此后包裝、成品貯存、運輸、銷售全過程溫度都應控制在0—10℃。考慮到目前廈門當地企業的生產規模,標準要求企業生產廠房面積應不少于5000平方米,生產車間面積應不少于2000平方米。
為便于企業管理和操作,標準還制訂了冷藏預制菜生產經營過程監控指南作為附錄,對原料檢驗、環境監測、過程監控、成品檢驗的監控指標、監控方法等作出具體規定,量化各項控制指標,確保企業按規范生產經營。據了解,為支持預包裝冷藏膳食產業發展,團體標準正式出臺后,廈門市市場監管局配套出臺了相關惠企政策,制定發布了《關于預包裝冷藏膳食及即食鮮切果蔬等食品生產許可及事中事后監管相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新業態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通知》明確,企業可以使用《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食品生產許可審查通則》以及預包裝冷藏膳食團體標準,作為申請食品生產許可和證后監督檢查的依據。該政策可有效擴大企業生產經營范圍,使企業充分發揮產能效益,在行業內更具備競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