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 >

環球即時:幫忙資金魅影頻現 “閃進閃退”弊大于利

時間:2022-12-19 08:39:54       來源:中國經濟網

來源:證券時報

今年市場較為震蕩,新基金發行不順利以及迷你基金數量大幅增加,在新基金以及留續產品保規模的背景下,幫忙資金魅影頻現。

幫忙資金停留的時間往往較短,其“閃進閃退”不利于基金投資的持續性和穩定性,如果任由幫忙資金充斥基金市場,則會損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幫忙資金背后隱患不得不防。


(相關資料圖)

幫忙資金魅影頻現

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幫忙資金是基金業內潛規則,基金公司尋求外部資金申購旗下產品,主要目的是幫助新基金達到成立的募集規模或幫助迷你基金保殼。

今年市場較為震蕩,新基金發行募集不順利,與此同時,迷你基金數量也在大幅增加,在這種環境下,幫忙資金頻繁出現。

近期,華南一只踩著2億元下限成立的債券型基金在開放贖回6天后,基金凈值就跳漲24%,有渠道提醒該基金因發生巨額贖回,導致凈值和收益率大幅波動。業內人士透露,幫忙資金撤回,使得上述基金在短短不到1個月的時間內,就已從成立時的2億元規模淪落至不到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

而另一只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在2022年初仍是規模不足5000萬元的迷你基金,年中規模一度攀升至40億元以上。據悉,該基金在二季度尋求了幫忙資金,以幫助公司的權益基金規模滿足部分渠道要求的最低門檻,從而獲取進入一些渠道的資格。據記者觀察,該基金三季度末的規模再度回落至不足1億元。

大多數幫忙資金停留的時間往往較短,在新基金開放申贖后或者迷你基金完成“保殼”后,就會選擇“閃退”。

據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成立于2022年一季度的基金中,有66只基金的份額在第二季度下滑50%以上,12只基金份額出現90%以上的下滑。而今年上半年成立的基金中,有73只基金的份額在第三季度下滑50%以上,6只基金份額出現90%以上的下滑。

新基金一打開贖回,規模就出現斷崖式下滑,實在讓人很難不懷疑其背后隱藏的幫忙資金。上述份額大幅下滑的新基金中,已有42只基金從億元規模跌落至不足5000萬元,淪為迷你基金。

而在存續的基金中,也時常出現幫忙資金的身影。今年以來,就有一些面臨清盤的迷你基金在基金經理未發生任何變動、業績未出現異動的情況下,實現了規模在短時間內的快速增長。如6只迷你基金一季度末的規模不足5000萬元,而二季度末迅速增長至1億元至44億元不等,三季度末,上述基金的規模再度跌至不足1億元,幫忙資金撤出被認為是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尋求幫忙資金也存在很多不確定性,時常有因資金不到位而失敗的案例。比如今年滬上基金公司發行的一只基金在三次延期募集、一次提前結束募集等一系列操作之后,最終還是宣布因未能募集成功而發行失敗,據分析其背后大概率是因為幫忙資金沒有及時到位而導致發行失敗。

基金為何尋求幫忙?

北方一位基金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幫忙資金經常出現在新發基金時,比如有的基金在募集期即將結束時還未達到募集要求,為了保成立,有個別基金會出現幫忙資金;此外,有些公司出于營銷等目的而沖規模,為了迅速做大也常出現幫忙資金。

今年市場整體表現較弱,新基金發行募集困難,一些中小型基金公司擔心基金發行失敗影響公司生存,而去尋求幫忙資金。

此外,迷你基金“保殼”也是幫忙資金出現的主要原因。公募基金產品數量突破萬只,其中迷你數量眾多。因為人才梯隊發生變化、產品業績表現不佳等因素,不少基金公司積累了較多迷你基金。對于大多數基金公司而言,仍不愿意大幅清退迷你基金。

一位新上任的基金高管曾對記者解釋,之所以不愿意清退旗下迷你基金,一是寄希望于市場好轉,以時間換空間,等待時機好轉;二是在控制基金清盤的節奏,為了不引發持有人恐慌,不會一次性全部清理這些迷你基金,選擇的策略就是每年清盤1至2個產品的同時,尋求幫忙資金先保住一些產品,以免太多基金清盤引發持有人對公司持續運營的擔憂,對公司形象和其他產品的銷售造成負面影響。

雖然監管層多次要求淡化規模排名,但是在基金持有人、銷售渠道看來,基金產品規模和基金公司管理規模仍是挑選基金的硬性指標之一。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在基金市場表現不佳時,幫忙資金能發揮對基金市場的穩定作用。

不利于基金投資

持續性和穩定性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幫忙資金是一把雙刃劍,整體上是弊大于利。比如,為了保成立的幫忙資金通常很難停留太長時間,在基金成立后,迅速離場,這樣對產品的穩定性、其他投資人的利益尤其是個人客戶會造成很大影響,并且當初保成立的基金又重新淪為迷你基金。

幫忙資金的“閃進閃退”不利于基金投資的持續性和穩定性。不少新發或者存續基金存在幫忙資金,一旦這些資金退出,有些基金仍然難逃清盤的命運。

幫忙資金的出現還會擾亂基金持有人的判斷,比如一些靈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在引入幫忙資金后,產品倉位迅速從高倉位降至零倉位,基金凈值走勢與市場不再關聯,而這些信息都是在基金持有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基金持有人遵循基金產品的歷史數據勢必會產生誤判。

幫忙資金不會義務幫忙,在信息不透明的情況下,基金公司是否有損害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發生,不得而知。

在基金行業處于低迷期,幫忙資金往往會充斥基金市場。多數基金業內人士對幫忙資金三緘其口,擔憂其引發監管層注意。

不過,也有人士擔憂,幫忙資金的界定很難判斷,雖然很難杜絕,但是其引發的隱患不得不防,為保證持有人利益和行業健康有序發展,應該增加大額資金申購贖回的透明性。

標簽: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