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書下放、名醫下鄉、專科下沉……近年來,海南推動基層中醫藥服務“全島化”,打造高效便捷的中醫藥健康服務圈。
“有了證,今后可以放心坐診了!”54歲的彭定良是一名擅長治療骨折的“民間中醫”。自從考取了中醫(專長)醫師執業證書后,許多患者慕名前來海南找他看病,此前“無證不敢行醫”的心結也徹底打開了。
(資料圖)
長期以來,嚴格的執業醫師資格考試,將很多沒有接受過正規醫學教育但確有醫術專長的“赤腳醫生”攔在了合法執業門檻外。近年來,海南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完善中醫確有專長人員考核辦法,為全省121名人員完成注冊并發放證書。海南省中醫藥管理局常務副局長張連帥說,“民間中醫”轉正后,可以合法執業,可補充海南省基層緊缺的中醫藥人才隊伍,為更多患者提供中醫診療服務。
大學畢業后不久,謝南洲回到家鄉文昌市重興鎮,擔任鎮衛生院中醫科負責人。面對轄區內2.9萬人的他著實犯了難:只能給患者開些中藥,其他中醫理療技術并不拿手。
據了解,海南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不足,平均每家基層機構只有一名中醫師,且都是近年來招聘的畢業生,外出學習機會少,中醫臨床能力弱。另一方面,近年來海南評選了一批包括全國名中醫、省級名中醫的中醫專家,這些優質資源均集中在三級醫院,下沉困難。
為了破解基層中醫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問題,海南今年啟動“名老中醫藥專家下基層師承項目”,46名“名老”中醫藥專家“手把手教”,遴選的69名基層醫療機構中醫師“一對一學”,通過師承模式培養多層次的中醫藥骨干人才。“好師傅上門收徒弟”,足不出戶就能“拜師學藝”的謝南洲連連感慨:“天上掉下個好師傅!”同時,海南多個市縣連年來陸續開展“名中醫定期坐診”“候鳥專家送診下鄉”等活動,名醫下到村頭 老鄉看病不愁。
“年紀大了,我這把老骨頭不用打針、吃藥,光是按摩針灸,就能輕輕松松緩解關節炎。”三亞市海棠區龍海社區衛生服務站,“家門口”的中醫理療服務受到許多當地村民歡迎。
近年來,海南以市、縣級中醫院為主體,以中醫特色優勢專科建設為核心,搭建中醫藥服務體系的脈絡。5個省級中醫臨床醫學中心獲得建設支持;22個省級中醫藥重點專科通過驗收;儋州、文昌、定安等9家中醫院完成中醫老年病科專項建設……現今,海南二級以上綜合醫院均設有中醫藥臨床科室。
海南省衛健委相關數據顯示,一年來該省新建90家中醫館,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鄉鎮衛生院中醫館全覆蓋目標。目前,海南100%的鄉鎮衛生院、10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為城鄉居民提供簡、便、廉、驗的中醫藥服務。
今年8月,海南新冠肺炎疫情較為嚴重期間,全省組織和發動各級中醫醫療機構,為各隔離點、核酸采樣點、卡點提供中藥預防湯劑81031份,中醫藥預防干預55581人次,中醫藥參與新冠患者治療率達97%。
“當前,海南正通過打造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并結合互聯網技術及人工智能手段,推行多樣化的基層服務模式,讓老百姓在不久的將來‘開門’就能享受優質中醫藥診療服務。”張連帥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