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貴港10月12日訊(通訊員 楊小露 練琴)日前,走進貴港市覃塘區黃練鎮中心小學,平坦的塑膠跑道分外顯眼,標準化的足球場、籃球場等一應俱全…… 學生們的臉上洋溢著自信與快樂。
對農村小學運動場地進行升級改造。通訊員 練琴 攝
【資料圖】
近年來,覃塘區堅持辦好每一所鄉村學校,累計投入2.5億元支持鄉村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總面積達12萬多平方米,為學生營造了更好的學習環境,讓鄉村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
“面向‘優質均衡’的教育發展觀,不能再像以前一樣以分數、升學來衡量優質與否,而是要讓農村地區的學生獲得多元化的學習機會,得到全面發展。”覃塘區委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李家杰認為,要在“減輕負擔”與“提質增效”上靶向發力,促進義務教育邁向“優質均衡”。
教師進行校園才藝表演。通訊員 練琴 攝
邁向“優質均衡”,教師是關鍵。近年來,覃塘區積極開展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工作,按照縣級統一校長教師管理、統籌教師編制和崗位,校級推行教師競聘上崗的制度,加大校長教師交流力度,加強薄弱學校師資隊伍建設。
據介紹,2020年以來,覃塘區先后兩次對學校教職工編制進行調整,轄區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由改革前的4939名增加到5545名。目前,當地共化解超編制人員403人,促進了師資合理配備。
今年以來,覃塘區又投入專項資金343.2萬元,為33所中小學校建設156間“同步課堂”教室,利用直播互動、遠程培訓授課方式開展學科教研活動,加速年輕教師的成才培養,實現優秀師資、優質教學資源即時共享,通過名師引領、線上研討的方式,實現了農村學生與城區學生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學生在參加義務勞動。通訊員 練琴 攝
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覃塘區結合區域實際,累計投入1000多萬元,建成學生勞動基地約26.6萬平方米,做到“校校有基地”,夯實了勞動教育的基礎。同時,覃塘區各校結合本地的民族特色,開設相應的“非遺”傳承課程,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非遺”傳承,培養熱愛民族優秀文化的情感。
覃塘區的小學生在校學習編制技藝。通訊員 練琴 攝
今年4月,覃塘區獲評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先行創建縣(區)。從“有學上”到“上好學”,從“建校舍”到“建名校”,從“基本均衡”到“優質均衡”,覃塘區正以打造教育“新高地”的姿態,努力開創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