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記者 王艷群 通訊員 梁鐵 元思勇
鄉村治,百姓安。鄉村治理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環節,關系到農民的幸福感和安全感,關系農村社會穩定。近年來,岑溪市在鄉村治理中創新推廣“綠色存折”“愛心存折”“紅色存折”三本存折文明實踐積分制,有效激發當地群眾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改變了以前“干部拼命干,群眾站著看”的不良現象,鄉風村情得到持續改善。該市先后有3個村獲得全國文明村,8人入選“中國好人榜”,成為我區大力推動鄉村治理、建設美麗宜居和諧鄉村的典范。
(資料圖片)
“綠色存折”讓村容更和美
“我們通過創建‘綠色存折’機制,發動村民把自家的庭院收拾得干凈整潔,把自家的小果園、小菜園、小花園搞得漂漂亮亮、生機勃勃。”岑溪市歸義鎮雙貴村黨總支部書記蘇桂妮介紹。
近年來,雙貴村以全市推廣文明實踐積分制為契機,定期組織黨員、群眾、中小學生等到自建的公園開展除草、栽花、種樹等義務勞動,種植了桃花、黃花風鈴、藍花楹各種花卉以及數千株風景樹,修建了讀書亭、鄉愁記憶柵,不僅美化了村莊環境,同時讓村民在勞動中收獲積分。現在每當花開時節,雙貴公園成了市民鄉村游的網紅打卡地。
據悉,岑溪市在推廣文明實踐積分制過程中,積極發動全市鄉村群眾開展“三清一改”和“三清三拆”整治活動,打造了一批村落特色鮮明、生態環境優美的美麗宜居鄉村。村民每參與一次整治活動即可獲得積分10分,并記入“綠色存折”,村民憑積分存折可在“愛心超市”兌換相應分值的物品。截至目前,全市共有8.6萬群眾參與村莊清潔大行動,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我市整合項目資金800多萬元,在糯垌鎮綠云等村屯實施了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運中心和廁所革命整村推進等項目,并將項目建設與村民‘綠色存折’積分相掛鉤,對村民實行正向激勵,村民越積極,政府越支持,項目越傾斜。”岑溪市鄉村振興局黨組書記、局長黎榮臻說,通過鄉村項目建設大力改善村莊環境,讓村民實實在在感受到“綠色存折”帶來的山鄉巨變和環境新提升。
“愛心存折”讓群眾更合力
鄉村振興既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除了助力村容村貌大提升,岑溪市還把參加志愿服務、熱心公益活動等10項內容納入積分,并將積分存入“愛心存折”,激勵鄰里友愛、和諧相處,凝心聚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環境建設新格局。
“我們鎮以富寧村作為一個評比片區,按照‘五個一’標準推廣積分制,對該片344戶檢查達到衛生文明戶標準的,記積分5分,并成立專門的文明實踐積分評比小組每月組織開展一次評比活動,量化文明實踐積分標準流程,為行為規范立‘標尺’,讓村容環境有‘分值’。”安平鎮黨委書記甘家興說。
該市還把“文明家庭”“星級文明戶”以及“好婆婆”“好媳婦”“好鄰居”等評比活動列入文明積分,實行農村黨員家庭“掛牌亮戶”,定期開展活動評比,多角度挖掘村民身邊的正能量,并通過“掛牌亮戶”等途徑,讓群眾一目了然誰家積分多誰家積分少。
今年以來,綠糯垌鎮云村累計評選衛生文明示范戶15戶,筋竹鎮望閭村評選出文明家庭以及好婆婆、好媳婦等先進典型220多名,呈現了參與鄉村治理婆媳共攜手、全家齊上陣的和諧畫面。
“紅色存折”讓治理更和諧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之魂,也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在推行積分制過程中,岑溪市積極倡導移風易俗,引導村民集體商議制定適合本村的“村規民約”,建立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反對鋪張浪費和婚喪大操大辦、人情攀比,引導群眾樹立勤儉節約的文明新風。
該市通過推行“黨建+網格化+信息化”治理模式,落實“四議兩公開”民主決策制度,鼓勵群眾全程參與議事,并給參與討論、決策、監督等鄉村治理事項的村民每次記積分5分,同時把村民參與“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等教育活動也納入積分制,每場記5分,將相應的積分一同存入“紅色存折”。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做法,大大提振了鄉村群眾干事的精氣神,讓鄉村治理更和諧。
“存折制度存出新氣象,積分活動積出新風貌。”黎榮臻介紹,目前岑溪市已有27個村開展了文明實踐積分制模式,參與“三本存折”積分活動農戶達到6103戶。先后有4個鎮獲得自治區文明鎮稱號,3個村獲得全國文明村、5個村獲得自治區文明村稱號,8人入選“中國好人榜”。如今,岑溪大地遍吹文明新風,群眾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