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川區礦產資源豐富,是中國六大產銅基地之一。十年來,東川區立足區位優勢和發展特色,產業結構由“一銅獨大”向“多點支撐”轉變,實現了“調二產、增三產”的既定目標,搶抓發展機遇,不斷創造項目建設新業績,形成了特色產業發展的良好勢頭。
產業轉型邁上新臺階
時下,小江四季花海是夢幻的粉紅色,給秋天帶來了些許浪漫。這里曾經是一個銅礦企業的尾礦庫。2019年東川區湯丹鎮灑海村黨總支大膽創新、主動作為,提出將復土植綠與觀光旅游相結合,在500畝尾礦庫壩體種植安全、生態且具有觀光價值的七彩花卉,打造“小江四季花海”。
湯丹鎮灑海村“兩委”辦主任張杰介紹,目前花海已完成14個主題大地景觀花卉種植以及部分旅游附屬設施建設,并在烏龜山上建造了300平方米的觀景平臺和觀景棧道。自今年五一開園以來,接待游客達3萬人次,創收35萬元。
無獨有偶,作為進川入渝的“北大門”,東川區拖布卡鎮臨港社區也邁出了產業轉型致富的步伐,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聚力產業培育,為社區的跨越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臨港社區黨組織書記潘有福說,目前以昆巧高速為骨干的公路系統已基本建成,東川區至巧家縣的鐵路和金沙江康養文旅示范區回水灣歡樂山水小鎮項目也在加緊推進中,未來臨港社區將根據“水上之城”的定位,逐步升級完善休閑娛樂等商業功能,打造一體化旅游設施體系。
特色品牌唱響致富歌
“要吃洋芋李子溝,正月排了六月收,七月八月挖洋芋……”在東川區銅都鎮李子溝村的一家民宿里,伴隨著李義芝奶奶即興創作的歌謠,碧谷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黃涌賢正在講述“李子溝開花洋芋”的品牌故事。
李子溝村屬于高山氣候,土壤含磷豐富、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李子溝村的開花洋芋酥松、軟糯細膩,深受大家喜愛。近年來,碧谷街道大力實施開花洋芋品牌化種植,引入科技為洋芋產業助力,完善配套基礎設施,打響“李子溝開花洋芋”品牌。
“今年李子溝開花洋芋共種植800畝,畝產700公斤,平均單價8元/公斤,年產值近500萬元。”黃涌賢介紹,除了洋芋這一特色品牌外,李子溝村還開發了鵝產業和旅游產業,有效促進了村民就業和村集體經濟發展。
下一步,李子溝村將進一步拓展發展渠道,通過多元化發展,帶領村民走出一條全新的創富增收之路,奮力實現2024年集體經濟突破100萬元的目標。
東川區因地制宜發展“一縣一業”和“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目前高品質花椒產業基地4.5萬畝、大蒜1萬畝、高山中藥材1萬畝、美國紅提葡萄2000畝、早熟三月桃3000畝等重大項目已建成投產,培育龍頭企業26家,推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健康發展,帶動群眾增收,確保群眾致富。
數字賦能產業發展
為融入市場,李子溝村借助數字技術,促進各類農業產業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養殖大戶與牯嶺裕、鵝名堂旗艦店等電子商務平臺建立合作關系,利用電子商務平臺銷售李子溝村的農產品,大大提升農產品競爭力,進一步助推特色農產品走向全國。
“歡迎大家來到直播間,今天我們直播烤全羊……”為更好地宣傳太陽谷的彝族文化,云南太陽谷神谷彝寨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邵天穩做起了抖音直播,主要以彝族文化的歌謠舞蹈、特色美食和傳統農耕文化等元素為主,鏡頭里彝寨姑娘們在花田里唱彝家勞作歌、在火塘邊唱敬酒歌、在舞臺上打響震天千面鼓,在篝火下跳起彝家跌腳舞……
目前,邵天穩“千鼓彝寨”的抖音號有1.1萬個粉絲,直播數據穩定,吸引了一大批游客慕名而來。邵天穩說:“我們隨時隨地能直播。拍攝、剪輯都是自己完成,我們希望通過提升內容質量,讓人們切實感受到彝寨的民族原生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