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甘肅新聞4月26日電(史靜靜 )知識產權是個人或集體對其在科學、技術、文學藝術領域里創造的精神財富依法享有的專有權,是一種無形的財產權。在當前對外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資料圖】
去年以來,甘肅通過一系列舉措,在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方面跑出了“加速度”。甘肅省發明專利授權2472件,同比增長9.72%;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6件,同比增長15.94% ;PCT國際專利申請33件;商標有效注冊量累計18.5萬件,同比增長17.73%。
近日,記者專訪甘肅省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省知識產權局局長何文濤,圍繞甘肅省知識產權工作方面的成效以及重點、甘肅在商標品牌建設方面的部署、甘肅如何利用豐富的地理標志資源推動經濟發展以及甘肅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等問題進行交流。
記者:請介紹下近年來甘肅省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方面的成效。
何文濤:從頂層設計推動看,甘肅省委、省政府多次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知識產權工作;國家知識產權局與省政府知識產權局省會商不斷深化,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知識產權立法取得重要進展,《甘肅省專利條例》經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并于今年1月1日起施行。
從國家級改革試點看,去年我省獲批成為國家第二批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核準改革試點省份;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獲批成為西北唯一一家全國專利復審無效案件多模式審理試點單位。
從試點示范建設看,去年我省新增1個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城市(蘭州市),2個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張掖市民樂縣、武威市民勤縣),1個國家級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試點園區(天水經濟技術開發區),甘谷縣獲批籌建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累計達到4個;新籌建省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1個,累計達到6個;新增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9家,累計達到23家;新增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15家,累計達到112家,新增通過《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范》標準企業402家,累計達到500余家。
從商標品牌建設看,我省區域公用品牌注冊和培育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甘味”商標成功注冊,“隴字號”圖形商標成功注冊,文字商標已通過了初步審定。另外,靖遠文冠果油、靖遠枸杞等9個地標產品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定為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靜寧蘋果、天祝白牦牛、蘭州百合、岷縣當歸、武都油橄欖、甘南羊肚菌、定西馬鈴薯7個產品納入中歐互認互保產品清單。
下一步,我們將積極融入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深入實施“四強行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甘肅實踐做出知識產權貢獻。
記者:今后一段時期,甘肅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重點在哪些方面?
何文濤:未來一段時期,我省知識產權保護的重點總結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推進我省知識產權保護綜合性條例立法,全面提升我省知識產權法治保障水平。
二是加快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制度供給。
三是加強知識產權協同保護。
四是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源頭治理。
五是加快關鍵環節突破。
記者:近年來,甘肅打造“甘味”區域品牌在全國取得了很大影響力,請問甘肅在深入推進實施商標品牌建設,提升商標品牌價值方面采取了哪些重點措施?下一步將有哪些重點部署?
何文濤:我們在深入推進商標品牌建設中,始終堅持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相結合。截至去年底,全省商標有效注冊量已達18.5萬件,同比增長17.73%,已連續7年高于全國同期平均增長水平,2022年新增注冊商標3.01萬件,全省商標品牌工作邁上了快車道。
我們采取的重點措施是:一是打造“甘味”商標品牌,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二是培育“隴字號”商標品牌,加快推進質量強省建設。三是加快培育區域商標品牌,助力各地特色產業發展。
下一步重點工作方向包括,啟動商標品牌建設培育工程;組織開展全省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建設;會同省文旅、文物等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強我省文物、旅游產品商標保護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