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財經 >

環球看點!77家券商投行質量評價初評結果顯示:IPO項目撤否較多等問題是扣分重點

時間:2022-12-07 13:26:14       來源:證券日報

為推動證券公司自律、自覺歸位盡責、勤勉盡責,切實提升投行業務執業質量,促進提高上市公司質量,12月2日,中證協正式發布實施《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評價辦法》)。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從業內了解到,目前中證協已經將2022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初評情況告知各家券商,各家券商如有異議,需在12月7日下午5點前向中證協發送反饋意見。在確認各家券商投行業務質量評價的最終得分后,中證協將在其官網公告評價分類結果。評價范圍方面,本次評價期間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評價項目覆蓋期間經歷審核注冊環節的全部主板、創業板、科創板首發和再融資項目,共計1369個,涉及77家保薦機構。


(相關資料圖)

根據《評價辦法》,項目評價采用扣分方式,在項目執業質量基準分值上根據扣分標準進行扣減,直至0分。評價指標體系基準分為100分,包括執業質量評價基準分60分(主要反映首發、再融資項目的申報質量情況,包括項目撤否情況、處罰處分及負面行為記錄等)、內部控制評價基準分20分(主要反映證券公司投行業務內部控制和治理體系的整體建設運行情況)、業務管理評價基準分20分(主要反映證券公司投行項目內部管理流程控制的有效性和工作底稿電子化管理的規范化水平等情況)三類指標。

執業質量評價有券商得零分

從2022年證券公司投行業務質量評價初評情況來看,目前券商最高得分為94.82分,最低得分僅為17分。

其中,“執業質量評價”中券商最高分為57.91分,最低分為0分;比較突出的問題是IPO項目撤否較多,2021年共有253個項目撤否,占全年完成項目(包括通過、撤回和否決)總數的32.6%。“內部控制評價”中券商最高分為19.5分,最低分為1分;比較突出的問題是“有效制衡”和“合理激勵”兩項指標,分別有44.2%和46.8%的公司被扣分,具體包括未建立內控部門對業務部門的執業質量跟蹤評價機制、未嚴格執行薪酬遞延機制等。“業務管理評價”中券商最高分為18.56分,最低分為0分;比較突出的問題是立項和內核不規范,分別有37.4%和21.8%的項目在兩個環節被扣分,具體包括未經立項即更換上市板塊、未經立項即與發行人簽訂保薦協議、缺失內核會議紀要或內核意見、缺失對內核意見的回復等。

國泰君安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劉欣琦表示,“《評價辦法》將有效促進券商提升投行業務專業化水平和合規風控能力。在執業質量方面,將促進券商將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機制’,增強專業化水平,提升首發、再融資項目的申報質量;在內部控制方面,有助于促進券商更加重視內部控制和治理體系建設;在業務管理方面,規范內部管理流程,加強電子化、數字化管理。”

監管部門和中證協定期根據證券公司投行業務項目執行情況分別進行三個維度的綜合評價,通過系統集成評價結果并按評分排序形成A、B、C三個等級。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作為執業機構專業聲譽積累和監管部門實施差異化措施的參考依據。

投行業務成為監管重點

《評價辦法》第二十二條顯示,評價期內證券公司及相關責任主體因投行業務違法違規被追究刑事責任、被中國證監會或其他金融監管部門行政處罰、存在嚴重損害投資者利益或社會公共利益情形,或者證券公司被中國證監會暫停、撤銷業務資格的,評價分類不得確定為A類。評價期內證券公司因投行業務被中國證監會立案調查,或發行人、上市公司因投行業務被中國證監會行政處罰、立案調查、且其違法違規或涉嫌違法違規的行為與證券公司構成重大關聯的,證券公司評價分類不得確定為A類。

從監管的角度來看,投行業務成為監管的重點,11月25日,證監會表示,組織對8家證券公司投行內部控制及廉潔從業情況開展了專項檢查,堅持“穿透式監管、全鏈條問責”和機構、人員“雙罰”的原則,“點名”了7家券商、26名直接責任人員及負有管理責任的人員。其中,華金證券因違規問題多、情節嚴重,被采取責令改正、暫停保薦和公司債券承銷業務3個月的行政監管措施。同日,兩大券商因保薦的上市公司涉嫌欺詐發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發布風險提示公告,并向社會各界及投資者道歉。

標簽: 證券公司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