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23日訊(記者葉淺 見習記者蘇楠)近日,成都裕鳶航空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裕鳶航空”)更新披露招股書,擬登陸創業板,保薦機構為國金證券。
據了解,裕鳶航空于2017年3月轉型從事航空零部件加工等業務,此后僅五年多即迎來了叩響創業板大門的機會。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復合增長率達72.23%,凈利潤復合增長率則達100.89%。
(資料圖)
但值得關注的是,裕鳶航空業績體量的快速增長多由第一大客戶貢獻,其余老客戶及新增客戶貢獻相對較少,且公司研發投入規模小于同行業可比公司,營收占比較大的業務類別毛利率亦呈下降趨勢。
業績依賴第一大客戶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裕鳶航空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6776.45萬元、1.43億元、2.01億元和9378.86萬元。其中,對第一大客戶中航工業下屬A01單位的銷售金額分別為1505.62萬元、8556.29萬元、1.37億元、7298.09萬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22.22%、59.71%、68.25%、77.81%。
與第一大客戶收入占比持續升高相對的是新增客戶收入維持相對低位。據裕鳶航空對深交所的首次問詢回復,2019年至2021年,公司新增客戶數量分別為5家、3家、3家,新增客戶收入分別為3345.21萬元、168.28萬元、1518.80萬元,新增客戶收入占比則分別為49.37%、1.17%、7.56%。
此外,裕鳶航空在首次問詢回復中表示,公司訂單儲備充裕,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待執行合同金額約為2.24億元,2022年下半年預計訂單規模為3483.60萬元,2022年下半年合計待執行訂單預計為2.59億元。2023年公司預計訂單3.23億元。
但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裕鳶航空待執行約2.24億元合同中,第一大客戶中航工業A01單位待執行合同金額為1.64億元,占總待執行合同比重約為73.25%。至于2022年下半年及2023年公司預計訂單中,中航工業A01單位占比如何,裕鳶航空未披露相關數據。
有分析認為,裕鳶航空之所以在2017年業務轉型后的較短時間內,業績即能“暴力增長”,第一大客戶功不可沒,但其對第一大客戶的依賴及發展相對不均衡的情況,或將為公司長期可持續發展埋下隱患。
研發費用率低于行業均值
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1年,裕鳶航空分別有研發人員25人、40人、53人,占公司總員工數比例分別為14.79%、16.26%、12.80%,低于同行可比平均值18.40%、19.56%、23.39%。
研發費用方面,裕鳶航空研發費用金額分別為322.75萬元、812.93萬元、997.77萬元,三年研發費用合計約為2133.45萬元。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為4.74%、5.60%、4.85%,整體來看,略低于同行可比平均值6.45%、5.46%、7.60%。
除研發投入等方面的因素外,據招股書,裕鳶航空會承接一些預研項目或型號項目研制階段的試制件,為科研件,與之相對應的則是轉入批產階段的已定型機型或型號所對應的零部件產品,為批產件。
報告期內,裕鳶航空批產件收入快速增長,科研件收入則相對穩定。數據顯示,公司科研件收入分別為2938.47萬元、4049.59萬元、3964.25萬元、1383.55萬元,占比分別為43.36%、28.26%、19.72%、14.75%。
且值得關注的是,裕鳶航空表示,報告期內,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43.02%、48.49%、45.82%和43.58%。隨著批產件規模的快速擴大,部分軍工客戶對部分批產件產品提出降價要求,公司基于客戶關系穩定與業務持續性考慮,在確保合理毛利率的情況下降低價格,該部分產品的毛利率相應下降,帶動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有所下降。疊加人力成本上升與市場競爭加劇,以及產品結構和來料加工模式變化等因素影響,公司主營業務毛利率水平存在下降的風險。
對裕鳶航空IPO進展,中國網財經記者將保持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