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尋甸縣林草系統10年工作綜述

時間:2022-10-14 08:53:52       來源:云南經濟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創新”“保護”“管理”“產業”成了尋甸縣林草系統發展的亮點。尋甸縣林草部門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穩步改善城鄉人居環境,美麗尋甸正在不斷變為現實。

生態 森林覆蓋率達49.68%

天然林保護工程穩步實施。10年來,尋甸縣累計實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3.15萬畝、天保工程封山育林7.7萬畝。截至2021年末,尋甸縣森林總面積313.02萬畝,草原面積31.76萬畝,森林總蓄積1197.924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49.68%,屬昆明市14個縣(市)區中林草面積第二大縣,實現了荒山荒坡到綠水青山的轉變,水土保持、人居環境、生態文明得到較大改善。

穩步推進退耕還林工程。尋甸縣共投資4.9億元,實施退耕還林15.87萬畝,實施人工造林9.3萬畝,封山育林21.8萬畝、森林撫育32.2萬畝、低效林改造5.9萬畝。

持續實施公益林生態效益補償。10年來,尋甸縣投入補償資金達35232.54萬元,穩步提高公益林的生態功能,促進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和發展。

大力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10年來,尋甸縣累計完成石漠化治理人工造林7.1萬畝、封山育林17.7萬畝、森林撫育13.2萬畝、幼林撫育3.2萬畝,使受到石漠化侵蝕的區域植被得到恢復、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生態修復力度繼續加大。10年來,累計完成市、縣級營造林39.93萬畝,完成義務植樹1045.21萬株,完成育苗6501畝。

創新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成果豐碩

黨的十八大以來,尋甸縣林草系統全面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定集體林地承包關系,放活生產經營自主權,積極培育新型經營主體。10年來,尋甸縣依法辦理林權流轉58宗,流轉面積11158.53畝,流轉金額2644.79萬元;依法辦理林權抵押貸款登記22宗,完成林權抵押貸款金額3840萬元,抵押登記面積8985.45畝;林權不動產登記13宗,面積8253畝。

保護 生物多樣性保護持續加強

持續開展古樹名木復壯保護工作。10年來,尋甸縣對轄區內939株古樹名木及29個古樹群18467株古樹資源開展普查,10年完成古樹名木復壯保護251株。

穩步開展林業和草原病蟲害防治工作。10年來,尋甸縣對松材線蟲、鼠害、毒害雜草等開展防治普查,落實植物檢驗、檢疫執法工作。林業有害生物年均成災率控制在2.66‰以下,始終保持在4‰的控制指標內,無公害防治率達到85%以上。

繼續加強自然保護地優化工作。10年來,尋甸縣成功將鳳龍山草原列入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創建,鐘靈山國家級森林公園2019-2027年總體規劃獲批,實現了黑頸鶴保護區由市級晉升為省級,不斷加強甸沙蘇撒坡、七星烏龍潭2個縣級保護小區和功山哨上珍稀植物為重點的保護宣傳。

管理 資源管理水平不斷提升

依法辦理征占用林地審核報批。大項目帶動地方大發展,為支持好大項目建設,尋甸縣林草部門依法依規全力服務好武倘尋、尋沾、易白高速公路,渝昆高鐵等大型項目使用林地的審核報批及中電投、國電、大唐風電項目使用林地的審核報批工作。

強化林木采伐限額管理。尋甸縣定期開展林地年度變更工作,適時掌握森林資源發展狀況。加強森林督查檢查,利用衛星影像實時監測林地圖斑狀況,發現違法圖斑及時督促核實。完成了全國第四次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并通過專項評審,實現成果運用。

加強推進森林草原防滅火網絡化指揮體系建設。建成縣級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中心,不斷充實完善林區視頻監控系統。10年來,未發生火災和較大火情,確保了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的總體平穩,在市級防火考核中9年均為優秀。

產業 林草產業發展穩步推進

林木良種培育力度加大。10年來,圍繞植樹造林,培育鄉土苗木375畝,重點扶持本地優良品種,培育壯大尋倘一號等在市場上的占用比例,引進云新、大泡、云農系列優質品種發展核桃產業。

特色林產業發展力度加大。通過長時間精準摸調,尋甸縣完成了林業產業發展報告,基本摸清了林業產業發展現狀、優勢和不足。依據縣域經濟發展實際,開展核桃提質增效7.1萬畝、核桃基地建設1.2萬畝、板栗提質增效1.5萬畝,發展林下示范基地14戶,林業龍頭企業9戶。全力支持朱有勇院士團隊開展林下中藥科技示范園建設。

標簽: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尋甸縣林草系統 森林草原防滅火指揮中心 林草產業

首頁
頻道
底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