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將養老作為核心戰略以來,大家保險集團的養老戰略已走過近3年時間。這3年,對整個壽險業而言,是面臨疫情大考、推進轉型發展的3年,也是養老政策頻出、養老三支柱逐步完善的3年。
3年養老實踐,大家保險走過了一條怎樣的路子?養老產業對保險主業的貢獻度如何?保險機構投資養老還有哪些難題?近日,大家保險集團及其子公司主要負責人接受《證券日報》等媒體采訪,對其養老戰略進行深入解讀。
養老戰略賦能保險主業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回顧2019年將養老作為集團的核心戰略,大家保險集團董事長何肖鋒表示,一是社會加速老齡化大背景下,如何提升養老質量是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問題之一;二是在壽險行業尋求轉型發展的過程中,必須找到差異化的發展模式。通過對市場的深入分析,大家保險集團認為,養老正是其可以積極投入的一個新的大市場。同時,結合大家保險的實際情況,與從零開始的新公司不同,大家保險從成立之時便擁有萬億元資產,如何提升這些資產的品質,將投資周期由短期變為長期,是其面臨的現實課題,也是選擇養老這一核心戰略的重要原因。
大家保險集團總經理助理兼大家健投總經理湯寧介紹說,養老戰略落地近3年來,大家保險在國內推出“城心醫養”“旅居療養”“居家安養”三大產品線。其中,以“城心醫養”為重點布局,“旅居療養”作為特色產品線。截至目前,大家保險集團已在全國10個城市完成16個項目布局。其中,城心醫養社區已進駐6個城市,落地8個社區;同時已布局5個旅居療養社區。
大家人壽總經理郁華表示,大家保險遵循養老核心戰略,并不斷探索通過養老核心戰略的實施,賦能保險主業。大家保險通過將壽險營銷的獨立代理人制度和養老服務結合,去年在個險渠道實現期交保費2.68億元,今年截至目前,個險渠道已實現新單期交保費5.5億元,同比增長124%。在壽險行業個險渠道近兩年持續低迷的情況下,這一成績凸顯了大家保險養老產業和保險業務的協同發展。同時,數據還顯示,大家保險去年養老社區貢獻保費33.5億元,貢獻客戶4498人,養老戰略對保險端的賦能日益凸顯。
養老投資做到三個“可持續”
從行業層面看,近年來,諸多保險機構積極打造“保險+康養”的服務生態,逐步試水對養老項目的投資,形成一種投資熱潮。但從商業角度看,投資養老比較難賺錢。保險業投資養老是在“湊熱鬧、趕時髦”嗎?大家保險又如何計算養老投資的成本收益賬?
對此,何肖鋒坦承,投資養老賺錢難,利潤薄。大家保險也堅持小切口、穩起步,先通過實戰優化再加快鋪開,其養老投資努力做到三個“可持續”。
一是財務的可持續。一個養老項目多長時間能回本?何肖鋒表示,加上裝修和前期租賃物業費用,可能需要8年左右才可以回本,但從整個周期來看,險企精細化運營管理養老社區,長期預計有3.5%左右的內部收益率(IRR)。在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這一收益率是可以接受的。險資參與養老投資,只有商業模式有效成立,才能實現可持續,真正對社會、公眾和股東負責。
二是商業養老服務內容的可持續。所有的養老服務要在可用、可靠、管用的邏輯下開展醫療、康復和護理,深入推進養老服務。
三是杠桿的可持續。大家保險集團經過近3年實踐,積累了一批養老權益客戶,大量老人還沒真正到養老社區就開始享受真實的服務。但隨著簽發的保單越來越多,將來這些老人對真實的社區服務變得越來越現實。因此,必須從長期著眼,切實把養老作為一個長長久久的事業,才能做到養老戰略的可持續。
對于大家保險而言,穩健推進養老核心戰略,是關系著集團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命題。但客觀來看,保險業投資養老產業現階段仍有短板。湯寧表示,保險業是傳統的金融服務業,跨界參與養老業相當于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養老產業的客戶需求、產品開發、業務運營、客戶服務、經營管理以及風險控制都和保險業有很大不同。“在參與初期,保險業缺乏大批專業人才以及專業的運營、服務和管理經驗,只能在探索中前進,在實戰中校驗我們的經營模式和工作方法。這對我們是全新的挑戰,也是現階段投資養老的劣勢所在。”湯寧表示。
在此背景下,大家保險投資養老社區絕大部分選擇租賃這一輕資產模式。同時,其通過成本管控和工序迭代嵌套,持續優化整個養老社區運營周期中的各項成本開支。例如,大家保險在北京開業的兩個社區都是接近500張床位的偏大社區,前期的蓄客過程偏長,而此后在其他省會城市主要布局200張床位左右的小體量物業,并將蓄客工期前置,縮短項目的投入產出周期。在整個管理運營周期,把物業、改造、運營一整套復合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通過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持續深入推進養老這一核心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