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中新網成都12月30日電 (記者 劉忠俊)12月30日,白鶴灘-浙江±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下稱:“白鶴灘-浙江工程”)順利竣工投產,這標志著白鶴灘水電站電力外送通道工程全面建成。
白鶴灘-浙江工程是國家“西電東送”重點工程,是我國裝機規模第二大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的主要外送通道之一,是一項助力我國東部地區電力保供的關鍵工程,是一項有效拉動內需、助力穩經濟穩增長的超級工程,是一項優化能源結構、服務“雙碳”目標的綠色工程。
該工程起于四川省涼山州布拖縣,止于浙江省杭州市臨平區,途經四川、重慶、湖北、安徽、浙江等5個省(市),線路全長2121公里,宛如一條蜿蜒盤旋的巨龍,跨越山海,聯結西東,將清潔水電從白鶴灘源源不斷送往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工程新建白鶴灘(二期)、浙北2座換流站,額定電壓±800千伏、額定輸送容量800萬千瓦,總投資299億元人民幣,于2021年7月核準,10月開工建設。白鶴灘水電站外送電力輸送通道,包括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等兩條特高壓工程。此前,2022年7月1日,白鶴灘-江蘇工程竣工投產。
四川水電資源豐富,2022年底全省水電裝機規模近1億千瓦,年外送電量超1500億千瓦時。白鶴灘水電站位于四川金沙江干流河段,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僅次于三峽電站。其中,左岸、右岸各建設8臺百萬千瓦機組,分別送電江蘇、浙江。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工程建設周期不到2年,與水電站同期投產,避免了水電站棄水,大幅提高了投資效率,促進四川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助力西部經濟崛起。同時,工程通過配套的500千伏電網,助力當地電網互聯互通與電力互濟,緩解高峰時期用電壓力。
華東地區經濟發達,是我國重要的負荷中心。白鶴灘每年可向華東輸電超600億千瓦時,替代燃煤27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900萬噸。(完)